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在综述香港慈善基金会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对《香港社会服务基金总览》和《香港慈善基金总览2006》所载资料的内容分析,从成立的年份、资助范围、资助对象、资金来源地域和基金成立者等五方面检视香港慈善基金会的不同分类,进而探讨其发展趋势、治理及公众交代等议题。
本文介绍了非公募基金会自2004年出现以来的发展概况,回顾了2009年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主要事件,分析了非公募基金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促进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建议。
北京市基金会指在北京市民政部门登记的地方性基金会。近年来,北京市基金会发展迅速,一方面,呈现与全国大部分东部地区一致的特点:非公募基金会数量迅速增长,捐赠收入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行政和人员支出较低,整体上缺乏专业化队伍等;另一方面,北京市基金会也有较为鲜明的地区特色:文化艺术类和研究类基金会开始发展起来,一些基金会立足于北京,支持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财政的公共化进程,促进我国文化发展,2007年8月7~8日,我们赴上海进行为期两天的专题调研。调研期间,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财政局、宣传部、博物馆、美术馆等单位和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座谈。本报告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专题调研报告。
非公募基金会作为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新兴的公益力量和重要的公益组织,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民间捐赠的积极性,鼓励了民间的公益慈善行为。在这一类基金会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都是民政部,我们称其为民政部主管的非公募基金会(以下简称部管非公募基金会)。
最近十年,一批中国基金会率先迈开“走出去”的步伐,这是中国慈善发展的新动向。本文论述了部分中国基金会目前“走出去”具有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大势所趋。本文还首次对中国基金会“走出去”的现状做了盘点和定位,归纳其主要特点。截至2014年8月31日,中国以各种形式“走出去”的基金会共有37家,占全部4005家基金会的0.92%。中国基金会要想在“走出去”方面有所突...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产物。尽管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农村经济,尤其是对农村企业和农户发展的影响,至今仍然可以在像四川这样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规模比较大,问题累积比较多的地区清晰可见。
农村合作基金会最初的创办动机是管好、用好实行责任制之后的农村集体资金, 但在20 世纪90 年代却广泛涉足金融领域, 其活跃的经营活动一度引起农村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 在有些地区甚至改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原有格局。然而农村合作基金会自始至终没有获得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 并最终走上了被清理整顿的道路。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优势和缺点显而易见, 对它的功过评价却众说纷纭...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