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民国时期,中国一片破败景象。20世纪30~40年代,农村经济更趋萧条,农户谋生艰难,贫困程度加深,多数家庭常常出现亏空,只好饮鸩止渴,借贷度日。可以想象,在这种状况下,贫困农户借贷的主要用途是为了生活消费,当然也有少部分借贷用于了生产方面。中国农村中,除了贫困农户外,其他不同阶层农户的借贷需求则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地主、富裕中农、中农家庭生产性借贷需求就比较多...
近代中国的农村,在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机构建立之前,农户借贷网络主要由四个渠道构成:一是私人借贷,如亲友与熟人的无息或低息借贷、私人高利贷;二是典当;三是村镇的商户;四是互助会,如各种形式的钱会。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机构兴起后,农户新增了借贷渠道,但借款金额有限。总体而言,20世纪30~40年代,私人借贷渠道是农户借贷的主渠道...
从历史来看,伴随着物品交换和私有财产的逐渐产生,民间借贷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出现,并具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这在我国重要的古代典籍中均有记载和叙述。《左传》、《管子》和《史记》等著作中都有相关记录。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1984年,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还给农户,农户成为生产经营主体,为生产而借贷趋于活跃。从农户借贷用途看,非生产性的借贷需求仍是借贷需求的主体,为生产而借贷的需求明显上升。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借贷需求呈现差异性,低收入的农户用于生活性消费的借贷倾...
1984年,中国政府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户再度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伴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农户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化。农户的借贷网络中主要有六条借贷渠道:一是传统的私人借贷渠道;二是国家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渠道;三是钱会渠道;四是农村合作基金会;五是集体经济组织;六是新兴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农村借贷、农村金融体系、信用担保制度的发展与变迁等问题。这些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笔者按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中国农户借贷需求与信贷供给、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近代以来农户借贷问题等四个方面,做了粗略的梳理,概述了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2010年12月,青岛开开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线了自己的网络借贷平台,这是网贷之家记载的山东地区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过爆发式发展与问题高发阶段,2016年在全国铺开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背景下,山东省网络借贷行业呈现出P2P网络借贷行业地区竞争力较强、新增平台的质量显著提升、平台总体运营改善不大、电信业务资质许可证欠缺的现状,凸显出政府支持力度...
2017年被称为P2P网络借贷行业的规范年,在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严监管的大背景下,P2P行业逐渐规范化,平台数量有所减少。山东省年内新增P2P平台4家,截至2017年底,全省正常运营平台75家,较2016年大幅减少。从山东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新增平台有注册资本规模集中度高、平台收益率下降等特点,但受传统金融发展滞后、互联网基础条件差、金融生态...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