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公民治理     检索到  24417  条相关信息

当代治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表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国家与市场都失效时,人们发现对经济的干预再也不能只寄托于国家自上而下的计划和管理,或单纯地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配置社会资源和劳动力。于是,在经济学领域,出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在社会学领域,研究者开始探讨社会治理;而在政治学领域,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政府行政模式。

作者:徐秀丽 李小云 齐顾波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政府的主动推动和公民参与行动的良好合作,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基于对社区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项目的实证分析,分别从社区治理公民参与的意愿、方式和社区自组织发挥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项目开展过程中表现出公民参与率较高、公民的参与动机与利益...

作者:唐桂娟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已进入战略性选择的关键时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是一种开放且富有挑战性的尝试。本书从成都市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的调研出发,实证研究农村自治组织、进入农村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地方政府组织对于农村社区的治理和干预情况,提出应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以社区替代社会组织来培育公民社会,以公民社会的理念和机制来审视和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以农村社区治理为...

作者:罗中枢 王卓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公民自治在当代的政治语境中,指的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强调公民是自己的主人,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人。现代民主是公民自主,而不是为民做主,其基本含义就是公民自治,公民参与管理。

作者:蔡放波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公民参与是公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公民意识、培育公共精神,形成参与文化,才能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内在动力。社会不仅要保持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而且要确保人们进入公共领域时积极的文化姿态。公民切实参与社会治理的先决条件就是拥有稳定的常态人口。构建常态的准入机制是保障公民参与落到实处的坚实基础。否则,公...

作者:李建华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公民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企业公民理念的社会认同感取得较大提升,企业公民建设实践取得显著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企业发展时间短、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传统思想文化对现代经济尚有较深影响等原因,中国企业公民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近几年中国企业公民建设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然后对中国企业公民建设中所存在的内部、外部...

作者:宋瑞卿 王建功 李刚 蔚真 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公民参与最普遍的形式。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参与包括公共政策的发起、制定、实施、评估等各个阶段。在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重要性正逐渐为公共管理者和公众所认识,其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展。

作者:朱洁如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公民参与是对公民权力的一种表述。权力分享使得目前被排除在政治和经济过程之外的穷人能够在将来有意地参与进来。它是一种策略,穷人能够通过它参与决定,包括如何分享信息、目标和政策的达成,税收资源的分配、项目的开展、合同和资助的收益等。简而言之,通过这种方式,无权者能够促进重大的社会变革,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分享到富足社会的好处。

作者:Arnstein,SherryR 贾西津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