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公私秩序     检索到  8500  条相关信息

近些年来,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变革逐步走向深入,不少试图从整体上描述、诠释和把握这场社会变革的理论取向渐已成为学术主流话语,如经济体制转型论这是目前国内最正统的理论架构,即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为基本视角来看待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社会结构分化论北京大学“社会分化”课题组:1990,“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1991...

作者:陈午晴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首先,本文提出了中国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基层治理的问题。其次本文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界定了半正式治理的概念。再次,本文提出了“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的分析框架,以此论证了半正式治理的存在空间及实践机制,并通过鄂东南YP镇1950~2010年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加以佐证。最后,本文总结了对YP镇的个案研究,并阐释了“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分析框架的理论意...

作者:赵晓峰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私人领域、社会秩序。首先,介绍了自留地、房宅。其次,介绍了纠纷调解与传统惯例。之后,介绍了越轨行为。最后,介绍了“包”、“公约”与秩序

作者: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双河口村村政在一种由地方性特殊主义的“情”和国家普遍主义的“理”所共同交叠架构出的秩序化空间中施 展并发挥其相应的权力与职能。首先,双河口村经由亲缘秩序和现代行政秩序两者交叠架构出村庄秩序的基本形式。其次,双河口村在处理乡村事务中也形成了特色的调解与仲裁的理路。最后,双河口村对社会治安进行组织化机制,并明确了综合治理责任。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沿着历史的脉络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管理理论主要经过了产生、发展、反思和延伸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在这四大阶段中,各有一些具有重大实际影响的代表性理论。在产生阶段,主要有社会秩序理论(孔德)、社会团结理论(迪尔凯姆)等;发展阶段,主要有福利国家理论;反思阶段,主要有“第三条道路”理论;延伸阶段,包括多中心治理理论、政策网络理论等。

作者:陈华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关键词:

中国公私协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的实践领域近期开始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来自医疗、文化、体育休闲、保障性住房及养老等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公私协作案例或动议越来越多。齐邦咨询公司倾向于判断,中国社会基础设施的公私协作实践有可能迈入更富活力的新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趋势对于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私营...

作者:张燎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本文介绍遵义市红花岗区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工作经历了一个复杂艰苦的过程。红花岗区委、区政府上下积极行动,营造“平安红花岗”,开展了“严打”斗争,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各类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作者: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出现了新的取向,即公私合作伙伴制的文化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的产生和扩大,改变了西方国家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内的既有体制,在以国家、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外,生长出一种私人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主体。通过对以公私合作联盟、公私招标合作和公私合资企业等制度形式确立的公私合作伙伴制的治理模式的分析与讨论,对我国的公...

作者:陈鸣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