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关系性结构     检索到  56701  条相关信息

2000年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家庭结构与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虽然已有研究分析了家庭结构状态,但尚缺乏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当代家庭结构变动格局下中国城乡家庭代际同居与不同居状况下的代际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的研究。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利用2010年七省区家庭结构与家庭代际关系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当前城乡同居的“家内”...

作者:伍海霞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学术界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内容丰富,本文仅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为背景,主要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相关论述的阐释、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人口流动、对城乡关系阶段的判断和对这一时期城乡关系研究的总体考察这六个核心问题进行研...

作者:蒋永穆 王瑞 豆小磊 邓有根 刘润秋 卢洋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源于经济,税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青海省进一步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青海地方税收结构几经变化,初步形成了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文章通过对青海地方税收收入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探究,旨在科学预判地方税收收入总量结构在经济中的演变趋向...

作者:杨菱芳 杨素珍 张之发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本文根据2008年6月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哈尔滨五城市进行的4013户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我国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现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核心家庭已占各类家庭类型的70%以上,各类家庭平均人口数为3.22人。本文还分析了家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亲属关系,探讨了这些关系与西方社会的不同。

本文认为,在中国欠发达的乡村社会,国家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乡村社会的主体是一个“理性行动者”,对政府的发展政策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利益诉求,使政府改变相应的现代化规划。本文指出,乡村社会具有“依赖性”,其发展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乡村社会具有“异质性”,其主体是 “异质性”很强的群体,村民的利益诉求有很大差异性,这些导致生态移民产生...

作者:丁生忠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关系开始形成与固化,这一时期发展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之后,城乡二元结构初步转化。进入21世纪以后,城乡二元结构加速转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作者:丁宁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通过构建PVAR模型进一步实证检验全国层面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就业结构演化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动态互动关系。城乡就业结构优化也可以通过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来衡量。本节所采用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将所有变量视作内生变量,建立就业结构合理化系数(结构偏离系数)、就业结构高级化系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与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泰...

作者:张文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然后介绍了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作者:姚鹏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