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汉族     检索到  2123  条相关信息

本文探讨了匈奴与汉族的民族融合及其体育发展的问题。研究认为,匈奴在发展过程中与汉族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在民族交流中进行了很多体育交流,对促进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匈奴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生存环境和民族政权组织形式的影响,并表现出鲜明的草原特性,以及形式初级、内容单一和尚武等特征。匈奴体育文化及其与汉族交融发展的方式对后世民族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

作者:黄聪 李金金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扬美古镇一带地区为多民族杂居地区。此一地区的世居民族,主要有壮族和汉族,另有部分瑶、苗、仫佬、侗、毛南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作为一块汉族“飞地”,扬美古镇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加之其族群内部各姓人家的“来源”比较多样,当地的族群关系相对复杂。

作者:吕俊彪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本研究从多重社会认同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群际知觉的关系。对云南省昆明市和昭通市643名汉族和364名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民族和国家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又存在显著差异。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类型主要包括四种:整合型、民族型、国家型和弥散型。居住环境影响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

作者:高文珺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汉族年俗“大年初一”是汉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性别角度审视,“大年初一”所沿袭的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在男尊女卑性别观念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农业时代已成为父系社会性别等级制度得以长期稳定、巩固的民俗根基。本文以笔者的家乡豫北乡村汉民聚居地为例进行考察,认为包括性别习俗在内的汉民族风俗习惯的变革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变革事业的发展。

作者:谢玉娥 XieYu-e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本文主要是以宁夏为例,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问题,特别是对回族与汉族农民集团内部收入差异的比较研究,利用费景汉—兰尼斯收入差别分解公式对回族、汉族农民收入差异来源进行了行业分解,将宁夏农民按山区回族、山区汉族、川区回族、川区汉族分成四种类型,根据其家户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认为地势而非民族因素是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非正式约束...

作者:段庆林 出版时间:2006年09月

本章介绍了布朗族、彝族、汉族、双民族家庭、特殊家庭和脱贫户等扶贫典型案例。

作者:戴波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报告

庞绍堂

男,汉族,1953年生。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93年获硕士生导师资格。

作者: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关键词:社会科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杂散居地区的民族关系一做好杂散居地区民族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决定了杂散居地区的民族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一方面汉族居民遍布全国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汉族居民许多民族...

作者:沈林 出版时间:2006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