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检索到  74268  条相关信息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途径,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在深入分析山西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现状基础上,探索了制约山西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瓶颈,对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山西农业现代化提出了6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作者:李志伟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京山市向内挖潜,向外取经,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通过合作化经营、股份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等现代性经济要素的嵌入,形成以“小农户、大服务”为特征的“绿丰模式”、以“散要素,统整合”为特征的“马岭模式”、以“弱资源,强联结”为特征的“盛老汉模式”等多种新型农业合作经营模式,有效推动了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协同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极具当地...

作者:张航 林雪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我国“三农”问题不断突出,家庭分散经营与市场化的矛盾愈加明显。通过研究创新农业双层生产经营体制发展,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李忠东 冯展远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为加快推动吉林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打造新时期开发区体制机制新优势,课题组以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开发区相关管理部门和典型开发区进行实地调研,在全面了解省内开发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省开发区存在的体制机制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吉林省开发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作者:吉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平均承包的作法使耕地被分割得过于零碎、细小,形成“人人分地、户户种田”的超小型规模经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弊端和局限性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就规模经营问题开展了讨论。

作者:王慧敏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江西省农业厅牵头成立了“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课题组”,课题组6位专家分别来自江西省农业厅、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社科院、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省农科院。课题组先后到江西省宜春市、南昌市和赣州市,山东枣庄地区,江苏徐州地区,湖北孝感地区对3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发现省内外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降低生产成本、抵抗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郑瑞强 朱述斌 王英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从政治社会角度看,中国式小农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具有合理性和长期性。从农业经营角度看,小农经济的特性是土地的小规模分散占有,这是否意味着农业规模效应的丧失以及农业经营的低效率?从农业经营角度认识小农经济需要将其放置在农业经营体制中来理解,我国采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双层经营体制能够克服小农经济的弊端,实现以小农为主...

作者:王海娟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关键词:

本文主要基于嵌入性视角,以陕西省B县为例,揭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多重嵌入机制。本文发现,制度环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资源;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地方性产业文化塑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发展理念。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规模化的扩展,小农户不断被纳入产销一体化之中,进而形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作者:张建雷 席莹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