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农村土地整治是破解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的重要手段,对于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和搭建统筹城乡发展平台意义重大,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亟须通过创新农村土地整治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基础建设、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和构建相关涉农资金聚合机制等强基固本措施,更好地助推农业现代化。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普遍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最后一公里”工程“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自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以来,农田水利工程一直被作为土地整治的四大工程措施之一进行了重点建设。“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工作应充分做好“水”文章,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做好规划统筹,完善建设机制,提高建设标准,加强项目实施监管,推进技术创新。
1979年开始的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即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推广,实质上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但是1984年以前,理论界对第一步改革讨论的角度或侧重点并不是土地制度,而是农业经营体制或方式的变革。而明确、深入地讨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大体上是从1985年开始。因而,土地制度改革基本上被看作是农村第二步改革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19...
为了量化土地整治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组织开展土地整治拉动经济发展实证研究。通过对同一时期23个省份201个农用地整治项目实际消耗量的详细调查,采用投入产出方法,经过科学计算,得到实证研究结论。这是我国土地整治开展10多年来,首次采取大范围大数据方式,开展农用地整治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直接拉动系数为3.28。
为全面总结评估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以下简称示范省建设) 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的综合效益,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依据《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协议》(以下简称部省协议), 与10个示范省的省级土地整治机构联合开展了示范省建设综合成效评估。文章为评估报告。
2017年,农村土地话题舆情总量较上年有所增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全面提速,“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受到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扩围,改革红利成为关注重点;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延期,“宅基地租赁、养老”等实践探索引发热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吸引舆论目光,媒体矩阵式传播产生良好宣传效果;农村土地矛盾相关舆情热度明显下降,其中出现的新动向值...
农村集体所拥有的土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从理论、法律法规、政策和实践几个层面针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应是集体成员通过民主程序达成的共同意志的体现。要解决集体农地个人权利(成员权)与财产权利(用益物权)之间的矛盾,应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个成员权利转化为农户...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