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农村社区中,外出务工是普遍现象,留守也是普遍现象,“留守社区”是这些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农村留守儿童研究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一个讨论主题。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家庭微观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成人世界的耳濡目染;社区,或者说留守社区则是他们成长中处于家庭之上的中观环境。这些留守社区有怎样的特征,社区中的留守儿童又是怎样被环境所影响,影...
本文在对农村留守问题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存在政府主体责任缺位现象,学校建设和留守家庭等问题突出,为此应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鼓励子女随父母进城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主要面临个人需求难以满足、家庭结构失衡、主体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针对此本文提出了构建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鼓励留守妇女参与村落发展...
本文为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与类型的实证分析。首先,本文从亲子情感依恋、亲子联系沟通和亲子教养辅助三大维度出发,基于各个维度的现实特征分析,识别出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潜在类型,并比较亲子关系类型的性别差异,匹配父亲和母亲的亲子关系类型组合。而后,本文进一步比较了人口流动视角下亲子关系类型的群体差异。
本研究从留守妇女的视角出发,探讨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行为、理想的影响以及她们在监护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是留守儿童监护人访谈、留守儿童监护人小组访谈及相同研究社区完成的400份留守妇女问卷、留守妇女小组访谈。
在被调查的400名留守老人中,男性占52.5%,女性占47.5%;不识字或略识字的占57.5%,小学文化占34.5%,初中占7.0%,高中及以上占1.0%;另外,56.5%的留守老人监护孙辈,43.5%不监护孙辈。
本文概括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投入的三种模式。
报告研究了贵州省农村留守妇女留守的原因、面临的问题、基本特征。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功能失衡、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支持网络问题以及婚姻稳定问题,提出了增强城镇承载能力,避免“家庭分裂”式迁移,提高农村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减少城市用工中的性别歧视,减轻农村留守妇女生活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等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对策。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