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经典的政治参与概念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一般是指公民个体,政治参与活动主要包括公民个体的投票、选举、主动接触和结社活动。在这些活动方式中,除了结社活动具有群体性特征外,其他活动都高度个体化。显然,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利益集团的活动,并不在政治参与的研究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政治...
本报告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参与情况调查,阐述了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具有较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在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活动中,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规划、项目建设、监督验收、运行维护等过程,但还存在部分农民意愿表达不充分、实际参与度还不高...
从理论的角度审视,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正式参与的一种补充,若积极引导、有效规范,必能在拓宽农民权益的表达渠道、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丰富政治沟通资源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参与行为的渗透性、参与手段的粗暴性、参与规则的非法性、利益要求的狭隘性、参与意识的落后性,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能力低下、破坏性较强,其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正面效应。如若不...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以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工程。所谓“农民集中居住”,就是把之前分散居住在自然村落的农民整体迁移至新型社区居住。作为移民社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为新移民提供了新的生活居所,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接触城市文明的重要平台。移民对于新社区的参与不仅是社区民主政治的体现,还是培育公民社区意识和社区公共精神、提高移...
村民公共参与的整体积极性一般。虽然村民社会意愿参与比较高,处于“高参与”状态,不仅愿意为村里的环境卫生贡献力量,为村里的公共事务出工出力,还愿意为村里的弱势群体服务,为贫困村民捐款,参加义务献血。但是村民的政治意愿参与比较保守,略接近于“一般参与”。通过村民对乡村治理绩效的评价我们得知,乡村治理绩效呈现“一般”的状态。
随着政府职能做出相应的转变,给社会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民寻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合作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农民开始通过成立组织来发展、维护自身利益。实践表明,农民组织在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交易费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