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私有制不等于剥削。首先,介绍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其次,分析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所谓“剥削”问题的理性。最后,提出转变观念, 完善体制,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文章就产品分配的依据是要素的生产贡献还是要素所有权;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应该分离还是同一;剥削及其相关问题三个收入分配领域若干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
文章首次分析了现阶段中国资产性收入问题的提出背景,并厘析了把资产性收入与剥削收入。最后,文章论述了现阶段资产性收入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界流行的反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库兹涅茨倒U 形假说进行批判性分析,然后运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对市场经济的本质进行论述,指出经济运行完全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不可能存在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倒U 形曲线,收入差距将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或维持在一定水平上。最后,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并指出政府的参与对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影响。
从学科领域错综庞杂的经济学研究来讲,经济学家最关心的问题集中于一点就是:在帕累托效率意义上的社会每一个经济个体福利水平的增进。这也是人类发展的目的所在。作为社会福利函数的一个重要变量的收入分配形式,一旦被改善,必然引起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黄祖辉,2011:14)。因此,从经济学起始到现在,收入分配领域的理论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我们对古典经济学的...
文章首先概括了中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接着分析了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与事实依据。第三,文章重点分析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及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在我国政策文件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任务提出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目标任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的目标任务。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应“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
文章试图在遵从收入分配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基础上,通过对上述不同观点的评析与取舍,提出关于中国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原则理论基础的多层次性见解。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