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人地关系始终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2006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人,每年新增约1000万。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9~2007年平均每年减少约1400万亩。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因此,如何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我国这样一个耕地资...
本文首先介绍了追高来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现状,其次介绍了其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最后介绍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很低,劳动力转移除了在速度和规模上滞后以外,在内部结构上也不尽合理。本文主要讨论,基于这样的现实条件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问题。
本文简述社会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减贫的研究背景和文献评述,从社会信任、集体行动与合作、社会凝聚力与包容、权力和政治行动等指标出发计量社会资本,以劳动力转移情况、行业、地点为考察指标计量劳动力转移情况,对不同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差异分配情况进行多维度赋值,通过Logit模型、OLS模型的构建得出结论,并从收入、教育、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提供政策...
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机制;其次,利用2007年和2008年的CHIP村庄调查数据进行经验研究,讨论了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方式——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以及劳动力频繁流动的背景下,随着劳动力逐步向城市流动,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加会导致村庄...
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向城市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促进劳动力转移一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选择。我国的经验也印证了这一点,产业结构的非农化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增收的贡献最大(钟甫宁,2003;蔡昉,2005)。根据世界银行(1997)的估计,从1978年到199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4个...
尽管我国已有大批农村劳动力转向了非农产业,但这种转移很不彻底,产生了大量兼业农户。多数转移的劳动力家庭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同时仍然进行农业生产,这一转变对农业生产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书认为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的“兼业化”,其对农户土地利用的影响又可以区分为“配置效应”、“兼业效应”和“投资效应”三个方面。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
劳动力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形成了“二元经济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The New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推—拉理论”等诸多经典学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农村、工农业经历了从完全隔离到逐渐融合的历史过程。随着20世纪80年代户籍制度的松动以及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劳动力也由...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