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单季稻     检索到  45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从发生频率、发生面积、发生概率三方面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单季稻生产的低温冷害危险性,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对于总低温冷害发生概率而言,相比参考时期(7.5%),在21世纪前、中、后期呈显著减小趋势。二是不同情景下东北地区单季稻冷害发生面积,冷害发生面积呈重度>轻度趋势,其中轻度冷害发生面积接近于0,随时间推移,冷害发生面积呈显著减小趋势。三是不同情景下东...

单季稻生产的高温热害危险性,双季早稻生产的高温热害危险性,双季晚稻生产的高温热害危险性,水稻生产的高温热害危险性比较

农业是气候变化敏感行业。不同排放情景下1.5℃和2℃升温阈值给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带来的气候危险性出现了新的特点。未来水稻生产主要受高温热害和寒露风的影响,冬小麦生产主要受涝渍和干旱的影响,玉米生产主要受干旱影响。针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气候危险性,需要采取稳健的适应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候危险性的影响,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来源: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发布时间:2018-09-25
关键字:莲花县 扶贫 金融

1981~2012年,全国年均一季稻趋势产量为6399 kg/ha,呈显著增加趋势;灾年年均气象减产率为2.1%,最大达6.5%。江苏和四川的一季稻减产总量较大,河南、陕西的一季稻气象减产率较大。一季稻气象灾损主要发生在吉林、黑龙江等北方水稻产区和江苏、安徽、四川等南方水稻产区。吉林等地是一季稻气象灾损风险的高发区。

未来中国达到1.5℃和2℃升温阈值的时间要早于全球,且以东北和西北地区出现的时间最早。未来中国温度和降水均呈增加趋势,且在2℃升温阈值时增幅更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强度和概率更大。未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和双季稻)生产的气候危险性演变趋势、强度和类型出现了显著变化。水稻生产主要受高温热害和寒露风影响,冬小麦生产主要受涝渍和干旱影响...

作者:周广胜 何奇瑾 周梦子 吕晓敏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本文讨论的是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的关系,并据此讨论了家庭农业是否被改造的问题。本文以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为例,首先讨论了这一龙头企业的土地经营策略调整,其次讨论了这一龙头企业在农业上游和下游环节的盈利环节,然后介绍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隐蔽雇佣关系。最后,本文指出,在当前中国农业转型过程中,“家庭农业”已经被改造,只留下“家庭经营”的外壳。

作者:陈义媛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本文关注国家干预与农业转型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引入“农业治理转型”的概念,分析了当前的国家干预与农业资本介入转型的关系。其次,本文在梳理农业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层面干预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平晚县的地方经验,并介绍了农业结构转型与农民分化的情况。最后,本文对考察结果进行反思,讨论了国家干预与农业转型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

作者:龚为纲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