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概述了作者2014~2015年所历经的三个阶段的田野调查过程。为了后续藏族生态移民研究的深入、全面和系统, 2016年作者又带领课题组成员赴青海黄南州同仁县名为“三江源”的一个生态移民点做田野调查。
本章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先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西方国家工人待遇改善的因素——工会运动、政府立法与企业主自觉,然后从劳动、资本与政府三方关系角度考察西方劳资关系模式及其对中国农民工保护的启示。
本研究梳理了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将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时期(1984~1990年)、雏形时期(1991~1997年)、形成时期(1998~2004年)和完善时期(2005~2011年),并介绍了各阶段政策演变的详细过程。
本文将潮镇的产业演化历程还原为立足于乡村的社会过程。本文指出,潮镇产业演化的创新历程是一个基于特定生活区域、特定社会基础的社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潮镇的产业集群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地将潮镇的人、财、物融入一个生产生活的系统中。本文从“带”和“滚”两个过程具体呈现这个演化的社会过程。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别机制的作用过程:社会性别机制在宏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国家法律、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性别化影响。中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在社区内存在着社区成员认可并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规范,这些非正规安排影响着社会资源在社区成员间的分配和调整;微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从家庭内部获得各种资源的权利和机会以及家庭事务决策权的性别差异角度来分析。
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线是城市化,在此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发生在和平时期大规模的村庄撤并运动—— “新圈地运动”;农村一些地方面临着 “无农愿耕” 的局面,许多农民一家人到县城租房打工,出现越来越普遍的“有村无农” 的现象;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中村”...
社会以制度化的方式,使每一个单独的个人服从于某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并在这一组织形式中进行其经济活动,伴随着“公平”“正义”“合理”等一系列的价值取向或判断,这些道德因素便通过制度化成为一种权力要素,规定着人们社会交换的基本框架,并赋予人们特定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权力要素具体表现的制度,既然影响经济的活动,那么,一种完善的经济分析,就必须包括一种制度变迁的理论。制...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