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报告的目的是介绍一套全新的环境核算体系。该体系结合了目前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一些前沿学术成果,可在国家、产业、产品层面以及国家间、产业间系统地追溯全球价值链中的排放、污染以及价值的产生、转移和分配。该体系不仅可以用来测算不同贸易方式下实现GDP的潜在环境成本,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其排放或污染之间的...
慈善组织的培育与转型并不是政府单方面的工作,而应由政府与慈善组织协作开展。但政府介入有可能引发慈善组织效能的降低,并可能诱发慈善组织方向偏移等问题。根据对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三步走”战略的研究,我们发现该基金会从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入手,改变自身定位,逐步发展出了“项目大赛-创客基地-公益创投”的价值链条。而且这一价值链延伸对基金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
本文介绍了全球农业价值链的概况和图景,分析买方驱动、卖方驱动、综合型和协调组织推动型价值链模式的各自的优势和弊端,提出全球治理视角下以六种模式协同参与的农业价值链。从其概念与类型出发,探讨跨国投资、治理形式及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农业价值链的深远影响。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价值链结构黏性,价值链结构黏性主要由价值链纵向分解的分工制度惯性形成;第二,价值链结构黏性形成机制。价值链结构黏性的存在是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障碍的主要原因, 价值链结构中不同功能企业的能力差异及领先企业的战略形成并强化了价值链结构黏性;第三,价值链结构黏性下中国企业价值链升级策略选择。
中国工会的理论、法律、体制及其运行都体现了中国工会的双重性定位:既作为劳动关系主体劳动者的集体代表者、维护者,又成为劳动关系的协调者、中介者、调解者。即,“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中国工会改革的矛盾焦点,实质上,就是这双重角色定位的争论与演变。当前,现实中出现的“工人运动”也对工会的这一双重定位提出了质疑。中国工会角色定位的走向取决于中国工人、中国社会...
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异军突起,一度引起了理论和实际部门的极大关注。而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随着大规模的改制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乡镇企业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这也正是我们对它的历史地位给予系统总结的恰当时机。不仅如此,乡镇企业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是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其发生和发展与经济体制的变迁之间存...
只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尚未结束,乡镇企业的存在就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持有宽容的态度,鼓励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多种经济发展,是我们目前应采取的较好做法。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