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国内的艺术批评家常把现代主义仅仅视为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将国内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追随者仅仅视为西方艺术形式的模仿者。而现在宋庄诞生的许多画作就是从本土的生活出发的,他们绘画形象的创新不再是对西方某种艺术派别及绘画技巧的简单模仿,而是从自己的生命中感受、体味出来的。那么宋庄的艺术不正是纯粹中国的吗,尽管它们还可能漂泊海外,面临“再区域化”的命运?比如我们考...
经过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国农业微观层面发生了显著的技术演化与制度变迁。在主流话语体系中,小农户通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实现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甚至用一个段落予以专门论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原文是:“(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一个农业人口占近90%的农业国家70741796转变为人均GDP 8900美元70741797、城市化率达到58.52%70741796、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5万公里70741799、移动互联用户数量达到11亿人70741800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一个人口缺乏流动的静止社会转变为一个人口有序流动的开放社会;从一个低劳动成本的生产...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是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涉及人类活动的每个方面。在我国,农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政治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以及农民的现代化等内容。
伦理学容量意指社会伦理观对各类社会组分的系统性包容能力,社会伦理学的容量与社会进化相辅相成,伦理学容量与中国社会改革互相促进。充分认识伦理学容量有利于我国的农业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乡村治理水平不但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质量,而且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性变量,迫切需要把握全面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与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互动关系,从乡村公共职能、乡村公共决策、乡村公共服务三个层面,审视乡村社会公共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最迫切需要的供不应求与不是最迫切需要的供大于求,有效破解基...
本书聚焦“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核心议题,由“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农村教育现代化治理”“中国农村教育的公共支出与服务均等化”“教育获得与社会流动”五个子议题构成,系统回应了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发展脉络与价值,数字化何以助力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治理实践难题,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