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领导力”是一个密切依赖于特定情境的实践过程。因此,抽象的“领导力”研究失之空泛。研究应对巨灾的乡村领导力也是如此,必须密切结合巨灾的具体时空情境,才有能够准确把握领导力的实质和精髓。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汶川地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汶川地震中乡村地区大量基层乡镇政府的最高领导者——党委书记——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不同乡镇政府如何组织执行抗震救灾工作,特别...
本文考察了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的灾后社区重建的基本情况,指出汶川地震后社区重建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政府和民间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力量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做法来重建社区。文章分析了三方在灾后社区重建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特点,也就社区重建还面临的一些挑战及今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基本的讨论。
汶川地震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最直接的物质设施的破坏,到正常生活规律的紊乱,再到当地民众意识形态的潜在变化等各个方面,体现了自然灾害在促进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强大破坏力。本章内容将针对我们所调查村庄的民众生计概况、当地生产状况、民众的生活状况与观念意识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期望以此来发掘汶川地震对灾区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重建探讨。首先,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灾后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思路。
本文是对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异地搬迁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一、研究区概况;二、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三、生计状况的描述与分析;四、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五、生计脆弱性评价;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社会工作者队伍在民政、卫生等部门的动员和组织下,奔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第一线,针对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以及安置点社区和学校,开展心理抚慰、社会支持网络重建、资源链接、生计帮扶等服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独特功能,探索了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模式。
本文以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的危机报道为例,谈地震灾害的危机报道。文章首先记录了汶川地震危机的媒体报道,然后介绍了玉树地震的危机报道,最后对这两次地震灾难的媒体报道进行了总结思考。
由于震殇中的表现,有人把2008年称为中国的NGO元年。这并不确切。毕竟,那是一个全国各种组织以及公民都积极行动的一年,NGO不过是志愿大河中的一朵浪花。然而,这朵浪花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中国改革进程中公民社会力量的集中表现。既有的NGO投身抗震救灾之中,新的NGO也得以大量涌现。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之内,如此紧迫的生命救援、应急管理、联合行动以及如此众多的物资...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