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乡差异分析     检索到  55651  条相关信息

2006年,我国人均GDP跨过了2000美元大关。到了这个阶段,居民消费发生了显而易见的重大变化,由简单数量增长转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同时并行,其基本特征是:实物消费的比重明显下降,非实物消费的比重显著上升。这标志着,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文化消费加速上升期。这一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极其明显,而在农村居民消费中也开始显现。消费结构变化,文化消费迅速提升,不仅推动...

作者:王亚南 刘婷 高玉亭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将城乡一体化的特征划分为收入差距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结构转化合理化这四项;其次基于数据表明仍存在城乡间分离严重、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公共服务失衡、城市化与工业化不适应等问题;最后通过区域比较与城市群比较,总结出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

作者:蔡书凯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对《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有关数据的分析表明,2009~2012年河南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特定的城乡差异:一是教师资源有明显改善,乡村与城镇在教师数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仍存较大差距,其中普通初中的城乡差距较为突出,并存在较明显的小学、普通初中专任教师从乡村流向城镇的问题;二是设备资源有一定改善,但乡村与城镇仍存在很大差距...

作者:何水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相对贫困;不平等;城乡差异;弱相对贫困线

在中国,每一个完整的地方都是有城有乡的,因此,每一个完整的地方都是一个“城乡社会”,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城乡社会”的体系。从这种视角看问题,就会注意到中国城乡关系的一体化内含两个机制:普适性的一体化机制和本土性的粘连性机制。前者如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后者如土地公有制及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单一制的央地关系及市管县体制、身份制度和家庭制度。城乡社...

作者:熊万胜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本部分内容是关于北京城、近郊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文章首先对对目前北京城、近郊区经济发展差异做出了判断,之后分析了北京城、近郊区经济发展差异原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作者:肖亦卓 出版时间:2001年02月

珠三角与东翼、西翼、山区之间存在的经济差异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转型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本文选择21个城市每个从业人员增加值,应用函数型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2000~2011年区域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区域差异演变可由早期发展差异、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形成差异与2002年后形成的增长趋势差异加以阐释,与发展早期相比,广东区域差异有所缩小。

作者:范霄文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来源:《中国卫生经济》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健康投资;减贫效益;区域差异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