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农村城市化也称为乡村城市化。它是当今世界历史进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同步的一种客观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为止的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城市化和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一样,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历程,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要素在新的产业空间和新的地域空间迅速重新组合、集聚,无数新型小城镇...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提速”与“提质”的辩证关系,研究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走新型城市化建设模式。本研究在对中国城市化阶段性特征、空间差异性特征及规模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城市化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步伐,为中国城市化转型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中国城市化30年历程:1978~1984年,农村改革推动阶段;1985~1992年,城市改革推动阶段;1993~2003年,市场化改革推进阶段;2003年以后,统筹城乡发展阶段。讨论中国城市化几个认识问题,介绍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包括集中型城市化,多样性城市化,政府主导与市场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城市化,城市政府拥有自主决策权的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化,非均...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城市化战略与路径选择,小城镇不能重点发展,我国多元城市化道路等内容。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在经验层面呈现楚市农民城市化实践所具有的就近半城市化特征。本研究以“缓冲带”的概念和家庭发展代际秩序的内在要求分别从结构和个体能动层面来回应这种就近的城市化在集聚经济学路径下存在的悖论,将这一“悖论”合理化,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由此结合家庭发展秩序来论证半城市化状态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城市化30年,从1978~1984年的城市化恢复发展阶段,到1984~1992年的城市化平稳发展阶段,再到1992年至今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介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演进特征,以及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化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将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区域发展差异将长期存在,城市群将成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
本部分内容是关于北京郊区城市化现状评价。文章首先解释了城市化的内涵及概念的界定,之后介绍了农村城市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构造,接下来厘清了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以及京郊城市化研究的范围,之后介绍了北京郊区城市化现状分析,并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对郊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提出要加强京郊城镇体系建设,推动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建议,并对北京郊区城市化2010年进行了展望。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与不同时代城市的主要特征,接着分析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最后研究了湖南城市化的道路。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