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市流动妇女     检索到  39702  条相关信息

文章主要介绍了1995~2005年中国流动妇女的状况。首先,作者详细地列明了研究框架,接着,作者对重点人群——流动妇女作了精确的定义。识别出重点人群的主要特征以后, 文章从过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这一人群的境况和问题,涉及关于经济、政治参与、暴力等重要议题的研究。文章最后对流动妇女的状况作了预测。

作者:谭深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将国际准则、国际框架、国际指标等话语体系引入中国,全面影响了中国妇女的生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妇女的就业渠道得以拓宽,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途径、方式和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女性流动人口主要是以“打工妹”的身份出现,主要就职于几个经济特区的出口加工业,年轻、未婚、打工...

作者:韩嘉玲 张妍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本章主要介绍了流动妇女的基本生殖健康状况,流动妇女的主要生殖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相关政策建议等内容。

作者:刘鸿雁 郭大平 闫宏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本报告是对广东流动妇女权益维护状况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广东流动妇女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说明建立广东省流动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机制。

作者:李若建 张国英 吴勉兰 严小红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妇女流动模式的多样化趋势以及更多有关人口流动研究项目的开展,中国的相关研究从早期主要关注流动中的妇女群体,发展到更多关注人口流动中的性别差异和不同流动人群的特征,呈现出题材的多样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本文将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流动人口中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以及分性别的流动原因。初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和特征与...

作者:郑真真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本文将农村务工者在城市中的贫困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物质(经济)上在城市社会中处于底层地位;二是在制度上受到了政策性的与非政策性(隐性)的歧视和不平等;三是在社会关系方面受到城市主流社会的群体性排斥,同时他们和农村社会之间的纽带也出现了断裂。

作者:占少华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2007年,云南连心在乐施会及多方资源支持下,一直扎根于昆明主要的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社区,以儿童工作为切入点,建立了机构与家庭及社区的关系,并逐步探索以多元化的工作策略回应流动人口群体需求,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其中,针对流动妇女及其家庭的工作是机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作者:陈喜纯 张琴 陈韦帆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农村贫困人口逐年下降的同时,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总规模和贫困发生率却有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及其社会边缘化的倾向,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进步发展。因此,中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始,初步建立起了城市反贫困体系,却仍存在许多问题。与此同时,城市贫困的生成在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社...

作者:金一虹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