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城市边缘社区治安管理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难题。本文在对城市边缘社区治安管理规范性分析和北京市B村社区治安管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视域,探索城市边缘社区治安管理模式,即确立政府主导的服务型治安管理模式;推动多元供给合作机制;建立边缘社区警务制度。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对西安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实现2020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人的发展目标,必将使西安进入一个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本研究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在全面分析西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存保障+能力建设+产业支撑+城市融入”的城乡统筹与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及实现该模...
本文选取城市边缘区村庄,研究第三产业发展导致的人口和土地半城镇化现象及其利弊,思考在第三产业的依托下,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城市边缘区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友之家。它坐落于远离繁华闹市、北京东五环与东六环之间的朝阳区金盏乡皮村。皮村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而外来人口却达到1万多人。这是个典型的城乡交界带,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边缘的暂时栖息之地。穿过皮村一个蜿蜒、幽深的小巷,深处就是工友之家——工人文化建设的基地。走进工友之家,安静的小院里放置了几个乒乓球台,四周则是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打工图书馆、新工人剧场...
本文从一个“煤改电”社区的视角,来揭示社区居民使用煤炭的历史和习惯,以及当他们遭遇政府主导的“煤改电”工程之后又遇到了哪些问题,由此来思考在当今国家的环境治理和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中,生活在城市边缘的群体如何与之遭遇并应对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社区情况以及社区居民用煤的历史和用煤取暖的方式;第二部分介绍在环境治理的背景下政府开始推行的优质煤换劣质煤政策与失败的...
本文提出棚户区改造及其回迁治理研究应该使用“优势视角”,避免消极将棚户区视为城市的伤疤,而会充分理解棚户区在单位时期的城市治理中所体现的历史合理性,并激活其在单位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类传统,成为促进社区重建的源头活水。对于弱势群体聚居的棚户区及其回迁社区,治理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因素。政府在公共资源分配和公共生活建构等方面与回迁社区等城市边缘社区的关系应更为紧密。城...
时隔20年,东北老工业基地C市的拖拉机厂社区从人人羡慕的社区逐渐走向了贫民区,那么在这20年中社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拖拉机厂社区从相对富裕的社区逐步走向城市边缘?又是什么因素导致拖拉机厂职工走向集体贫困,沦为社会底层?带着这些问题,从2003年开始,课题组先后四次进入社区开展实地调查,并且,从2005年8月到12月,笔者住进了社区,与社区...
自发移民问题由来已久,它的存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人们致富欲望日益强烈的背景下,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自发移民将长期存在,且在地域上具有广泛性。本文作者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此问题较为突出的银川市、中卫市、吴忠市等地先后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以期在掌握自发移民发展现状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剖析自发移民面临...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