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外汇市场     检索到  104  条相关信息

2012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多且风险不断积累的情况下震荡加剧。年内,美元因市场风险偏好情绪的变化而大幅波动;欧元、英镑随欧债危机缓和与恶化的交替而先抑后扬;日元年初急剧贬值,后在避险需求推动下逐步反弹;资源型国家货币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宽幅调整;新兴经济体货币伴随资本流出压力的释放而降中趋稳。展望2013年,美元作为全球资本避风港的...

作者:赵硕刚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的汇率走势,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对2006年人民币走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几点建议。

作者:祝宝良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2004年1~9月,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尽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仍然存在,“热钱”流入增加,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了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减弱。2005年,尽管来自国际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将存在,但由于国内贸易顺差继续保持较小规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小,人民币升...

作者:张永军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2005年7月21日, 中国人民币银行发布公告称: 中国自当日起,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表明, 中国以回归管理浮动的方式, 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改革。

作者:李扬 余维彬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2006年国际收支形势及对2007年进行展望。首先,概述了2006年国际收支基本形势。其次,总结了当前国际收支存在的主要问题。接下来,展望了2007年国际收支。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方文 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一国大多拥有若干区域金融中心,但各区域金融中心所在城市一般相距较远,分别位于不同的行政区,使其辐射区域既不交叉又能发挥带动作用。如果其辐射地域重叠或部分重叠,金融中心的功能就难以完全有效发挥,导致金融资源的浪费。从全国整体角度看,各区域金融中心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从地域经济角度看,各区域金融中心能够在合作互动的基础上展开适度竞争,可以...

2004年在世界经济形势趋好和国际政治不稳定因素扩大的形势下,国际金融市场呈现波动性转折,三大主要资产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以及国际政治的调整,在世界经济相对利好数据的支持下,国际金融的波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金融风险逐渐扩大,市场表面平稳中潜藏挑战与风险,尤其是经济看似利好态势中具有较大不确定因素,乐观中有忧虑,增长中有隐患。

作者:谭雅玲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报告

上海

上海是我国较早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之一。1992年3月,在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把上海逐步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报告进一步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号召全国要为构建上海金融中心作出努力。自此,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