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并将其贯穿于其他四大建设中,彰显了中国对未来、对世界负责的担当。近年来,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指导下,安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也已起航,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社会建设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安徽省社会组织也取得了新的发展。本文评介了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同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安徽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安徽时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文回顾了安徽大中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安徽大中城市建设的成效与经验,结合具体城市案例全面展示了安徽各具特色的大中城市发展与提升。
安徽2004年出口额在全国排名第十四位,2004年当期指数全国排名第十一位,2000~2004年变化指数全国排名第十六位。安徽2004年强势出口产品是纺织品。十四类产品中,2004年当期指数全国排位进入前十名的是纺织品、电子产品和矿产品。2000~2004年变化指数全国排位进入前十名的是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化学品。
长期以来安徽与苏浙沪保持着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安徽全域纳入长三角,安徽融入长三角发展步伐加快。为了加快构建安徽全域深度融入长三角的新格局,本报告探究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优势,总结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举措,以此提升安徽的产业实力、科创能力和区域能级以及建成“三地一区”“七个强省”,为安徽更高...
运用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测评的线性加权评价模型,综合评价2012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并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的整体态势、结构特征、省际差异及其原因解释进行分析。
本文首先从三大产业竞争力、工业内部产业竞争力两方面评估了安徽省产业竞争力的变化;其次从碳生产率、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本省各产业的低碳竞争力;最后指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将要面临的挑战。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