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09年以来,以三个“经济圈”建设为抓手的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作取得了突破,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但要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目标,还需靠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来突破一系列制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实现区域一体化是许多国家政府区域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中国的区域差别及因此引起的两极分化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如果能通过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方式将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甚至填平的话,中国实现区域一体化目标就指日可待了。因此,小城镇发展对实现中国的区域一体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区域协同发展是区域间或区域内经济体协调互动、合作共赢的高级阶段,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由无序向有序、由“单增长极”向“多增长极”转变的过程。区域协同发展不是区域内经济体的简单叠加,而是经济体的协调互动,达到“1+1>2”的效果。所以,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区域协同发展是正和博弈,而不是零和博弈。区域协同发展不仅使区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向好,而且使区域内所有经济体都能...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具备了可与首都紧密互动、滨海新区加快发展和城市规划超前部署三个基本优势。全面认识和把握天津的这些突出优势,有助于天津抓住发展机遇,摆正自身位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经济社会这个庞大的“躯体”却受到体制“外 壳”的束缚,使其成长空间受限、市场活力被拘,“体制突破”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制度创新是体制突破的必然之路。成渝经济区成都和重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出现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为进一步改革积累经验、寻求方向性突破做出的战略安排。成渝经济区在区域一体...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立40多年以来,其组织内部进行了多次体制改革,形成了目前同时具有超国家治理和政府间合作双重性质的区域性一体化组织。从结果来看,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机制和政策对西非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在其“2020愿景”中所设定的一体化时间表与现实仍有较大差距。其体制必须继续向超国家层面转变,才能更快地实现西非...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是国家高度的宏伟战略,是打造中国增长第三极和世界性城市群的载体。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并不是发展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几个大中城市,而是希望以这些城市为纽带和支点,构建统一市场范畴下的区域增长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京津冀地区的增长潜力,优化京津冀地区的城乡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富裕。因此,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既具...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制度,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和世界上都是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本书采取了从理论探讨到实证分析,再到规划应用的形式,反映了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和地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条件下,我国多样化发展的形势和进程。本书以青海省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例,探讨了青藏高原生态较为脆弱地区城...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