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新农保制度可持续性评估涉及一些宏观因素,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新农保制度实施可持续性评估之前,有必要对这些宏观因素进行分析,弄清这些因素对评估造成的影响,可以使新农保制度可持续性评估更加客观、全面、合理。
本章在2003~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Order Probit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人均GDP)、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宏观经济发展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破解我国纵向的幸福收入悖论。
从2005年1~8月份的各类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出现放缓的迹象。目前宏观经济正处于十字路口,几种风险同时存在。我们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会缓慢下行,2006~2007年需要警惕通货紧缩的风险。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高增长和低通胀的格局。第一、二季度初步核算的GDP增长率都高达9.5%。CPI...
文章首先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简要描述与分析。其次,探讨在中国目前状况下作为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共性问题。
本文内容包括: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面临的新挑战;2010年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要点;把握当前宏观大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建议。
本章分别从宏观制度层面以及家庭层面探讨了农民的外出流动。笔者发现,从宏观制度层面看,农民的外出流动是制度变迁的产物;从微观家庭动因看,农民外出是家庭的理性选择。农民外出的直接动因是为了寻求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元化,间接动因是为了寻求家庭整体利益的改善。本章分别从宏观制度层面以及家庭层面探讨了农民的外出流动。笔者发现,从宏观制度层面看,农民的外出流动是制度变迁的产...
土地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启的”。农村土地制度扮演着协调土地与农民关系的媒介角色,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经营状态,更牵涉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术界围绕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宏观层面主要是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历程...
本文分析了2006年宏观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07年宏观经济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