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安多模式包括黑水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与九寨沟县。这些县呈现为多种文化现象交汇交融的状态。因其受定居文化影响较大,为了表达方便起见 归为 “安多模式”。五县共规划定居点217个,涉及26378户141181人。
这篇论文收集的信息来源于1933年夏在内华达州帕维欧族的田野调查。我们走访了皮拉米德湖(Pyramid Lake)和沃克湖(Walker lake)两个保留地,以及里诺(Reno)、法伦(Fallon)和耶灵顿(Yerington)三个帕维欧族定居点。
川西北藏区牧民定居工程源自四川地方政府从2009年制订并实施的“牧民定居和帐篷新生活行动计划”。这个工程包含两个部分,即“定居”和“帐篷新生活”。前一个的重点是定居点建设,后一个的重点在于提高游牧生产生活质量。地方政府考虑到定居工程的渐进性和长期性,故在实施定居工程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游牧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等现实问题。两个方面一并推进,试图解决定居中的游牧...
始于2008年的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在全国游牧民定居的进程中,算是一个重头戏,其特点是规模大、进展快。这个工程大致经历了设计、建设和验收三个阶段。设计阶段主要是四川地方政府审定总体规划,按照“政府主导、牧民主体、社会支援”的思路,“规划先行,强化科学推进”,组织内地12个对口支援市的规划设计力量,负责对牧民定居点进行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靠近公路边、靠近场镇...
川西北牧民定居在过去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定居点的规模化修建及其配套设施的跟进,从景观上、社会面貌上改变了川西北农牧区原貌,展示了政府强大的社会治理能力和经济爆发力。二是农牧民,尤其是游牧民生产生活状态得到了重大改变,很大程度上结束了他们对传统生产生活的依赖,实现了文明成果的共创共享。三是通过配套的民生工程,使广大牧...
调查牧民定居离不开几个相关问题,即游牧的产生和发展状况、聚落的形成与变迁、不同区域的特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观定居点与自然聚落及其相互关系等。一般地,我们知道人类的幼年时代生产力极为低下,人少兽多,经常面临被自然灾害和猛禽恶兽消灭的危险。人类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了最利于自己生存栖息的环境,那就是以树为家。在高大的树上,既避开了陆地上部分毒蛇猛兽的追捕,又...
康定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县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甘孜县位于四川西部,甘孜州北部,长江支流———雅砻江上游,东与炉霍县接壤,西与德格县毗邻,南与新龙县、白玉县交界,北与石渠县、色达县、青海省相依。南北长164千米,东西宽117千米,面积7358平方千米,县城距省会成都752千米,距州府康定385千米。至2006年底,甘孜县总人口5.8万人。甘孜县境内居住有藏、汉、回、苗、彝、壮、布依、满、 白、土家等11个...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