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时间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重要问题,1978年城镇居民收入大约为农村居民收入的2.5倍,2014年城乡居民名义收入差距达到2.75∶1,名义收入差距最大省份的比值为3.47∶1,最小为1.85∶1。考虑生活成本差异之后,全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2.02∶1,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最大省比值仅为2.5∶1,...
为穷尽“权利义务实际影响”条款应然范围,必须将“权利义务实际影响”置于“行政过程+权利义务实际影响”而非“行政行为+权利义务实际影响”模式,彻底消除一些理论观点和司法个案强加于条款之上的最终性、实体性、确定性、已然性、直接性、显明性等“法外要求”,并在其与受案范围、原告主体资格之间保持应然一致性。
为完成“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在实际中的运作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分别于2003年11月和2004年4月在东北地区的C市和S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缺乏市一级层面有关下岗失业职工人口在全市空间分布的资料,在城市一级,未严格按照预定的概率比例的原则进行抽样。在调查实际执行中,在C市和S市两个城市,我们首先分别选取了传统工业分布广泛、下岗工人居住集...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发达区域非贸易品价格偏高的原因,解析了中国高收入地区恩格尔系数偏高的现象,运用实际收入指数的方法,对中国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作了比较。本文认为,就工薪阶层而言,中国大多数地区城镇居民实际收入的差异并不大;上海等大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偏高,食品的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差别(如租金和劳务成本)是不同城市食品...
2002年北京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增长,消费需求稳步回升。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稳步上升。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稳步回升。此外,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京、津、沪、渝、穗五城市居民收入增幅排序,我市居第二位。2003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汽车、住房、教育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对带动我市经济增长,刺激消费需求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土地租佃制度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关注,展开了一些有益的争论。这些争论有的基于不同区域的经验式研究,有的则是对于不同资料的利用和解读。本文拟通过分析国民政府的佃农保障政策及成都平原一些租佃纠纷案件的处理,观察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和执行层面对租佃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由此观察佃农、地主与国家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印度经济翻开了新的篇章,印度增长从传奇变为现实,原本难以想象的目标也具有了明确实现的可能性。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