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居民幸福     检索到  19289  条相关信息

长期以来,以收入为主的经济指标一直被视作度量福利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而所有提高社会福利和促进发展的经济政策,最后大多归结于经济的长期增长。直到1974年,Easterlin发现发达国家出现了幸福不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幸福收入悖论”现象,幸福及与其相关的问题重新回归到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视野。然而,经济学对主观幸福感问题关注的重点依然是以收入为主的客观因素,对...

作者:冯贺霞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本章是对国民幸福指标体系的探讨,主要介绍已付诸实践的幸福指标体系,并对已有幸福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进行探讨。

作者:冯贺霞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本文报告上海市民对生活幸福程度的体验,这是城市生活质量衡量中的重要方面。主观幸福涉及情感范畴和认知范畴。情感范畴由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这两个不同的维度所组成,它们构成了相互关联的变量,决定着主观幸福的质量。主观幸福的认知范畴涉及生活的满意度。包括整体生活的满意度和特殊生活的满意度。前者涉及生活意向的变化、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对过去生活感到满意、对未来生活感到满...

作者:李维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本章以述论结合的方式,对与幸福问题有关的经济学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主观幸福感问题研究对当今中国人类实践和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启示。

作者:冯贺霞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本章在控制收入、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及人生态度等主观心理变量的情况下,分析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差异,以破解横向的城乡幸福收入悖论,进而客观评价现代化、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冯贺霞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幸福是人由生存需要得到适度的满足、发展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并不断追求进一步满足所产生的对人生总体上感到满意的愉悦状态。显然,幸福是人的幸福。从幸福的主体看,幸福分为个体幸福和社会幸福。一部追求幸福的历史就是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博弈的过程。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当前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为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中国共...

作者:侯彦峰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本章在2003~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Order Probit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人均GDP)、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宏观经济发展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破解我国纵向的幸福收入悖论。

作者:冯贺霞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城市社会初步形成。伴随着人口结构畸形、移民社会的高流动性风险、城市社会资本严重贫乏、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能力不强等社会问题,深圳市将民生幸福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这对深圳未来的社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作者:李国庆 李红玉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