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是对国民幸福指标体系的探讨,主要介绍已付诸实践的幸福指标体系,并对已有幸福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进行探讨。
税制与国民幸福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税制越优良,公共产品质量就会越高,数量就会越多,品种也会多,国民的总体幸福与结构性幸福就会越多。相反,税制越恶劣,公共产品质量就会越低,数量就会越少,品种也会少,国民的总体幸福与结构性幸福就会越少。就当下中国税制所处的“次差”位阶而言,中国国民的总体幸福与结构性幸福状况并不乐观,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其根本途径在于政治体制...
与其他发展型国家不同,在中国,在发改委之下还有一套产业主管部门,它们通过下属企业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对行业的监督管理,全面地渗透到微观经济层面,使国家在宏观上的经济部署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得到执行。国家通过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把握住资本投资与生产的方向,使得国家计划理性能够有效率地实践于经济领域中,保持高速发展的增长模式。
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幸福社会则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然而,我国的民生问题未得到解决、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以及多元的价值观冲击着主流的幸福观的现实,使人民的幸福感下降,从而阻碍了构建幸福社会的进程。为早日建成幸福社会,我们认为应从三方面努力: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合理使用经济发展成果,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营造幸福文化氛围...
幸福作为人主观上的满足和愉悦状态,其特性在于人最迫切需要与最深切愿望(正向意义上)的满足与否及满足程度,在于人要努力生活得更好。幸福作为人的美好生活状态,其内涵全面而丰富,其要素广泛而众多。幸福追求应具有平衡性、丰富性、本质性,而自由就体现了幸福追求的本质核心和理想境界。
人因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基本属性,所以追求幸福、正义、崇高三大价值。本文讨论的幸福价值属于康德意义上的经验价值类型。幸福价值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它是以爱为本性的人的心灵结构中的“爱利”维度,是人的本性的表征,是作为无限欠缺的空、无向实、有的过渡。中世纪传统正义观的失效导致幸福价值在近代的出场。幸福价值展开于人的食、衣、住、行、性、健、寿、娱诸多维度之中。...
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资料表明,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持续得到改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的功效。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依然明显,物价上涨和就业压力增加,物价、医疗、收入差距和失业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贫富矛盾和干群冲突仍然是当前大多数公众感知到的主要的社会群体利益...
本章以述论结合的方式,对与幸福问题有关的经济学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主观幸福感问题研究对当今中国人类实践和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启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