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家族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发育不足、独居老人面临养老困境的多重背景下,村庄互助养老的幸福院模式诞生。本书以对幸福院模式发源地的深度个案研究为主,辅之以其周边县区幸福院推广案例及与美国农村互助养老“村庄”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从不同领域主动构建有利于养老方式可持续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的观点;并总结了幸福院及“村庄”模式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发展走向的政策启示。
本文介绍了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的互助机制。首先描述了互助养老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与效果;其次叙述了幸福院互助养老出现的冲突与排斥,以及各方的应对方式;最后通过个案分析了互助养老关于失能老人家庭养老的困境,总结了互助养老的优势与缺陷。
本文探讨了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首先叙述了该模式如何在政策支持下进行推广与发展;其次描述了该模式推广过程中的自我调适与非预期政策后果;最后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该模式推广的支持系统。
人因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基本属性,所以追求幸福、正义、崇高三大价值。本文讨论的幸福价值属于康德意义上的经验价值类型。幸福价值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它是以爱为本性的人的心灵结构中的“爱利”维度,是人的本性的表征,是作为无限欠缺的空、无向实、有的过渡。中世纪传统正义观的失效导致幸福价值在近代的出场。幸福价值展开于人的食、衣、住、行、性、健、寿、娱诸多维度之中。...
本文介绍了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的产生和组织管理机制。首先通过调研和对当地村支书的采访描述了幸福院建立的过程和每一阶段遇到的困难;其次叙述了幸福院的组织管理机制,包括老年人自我管理的组织结构、类机构养老的刚性管理等方面。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