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强奸     检索到  245  条相关信息

在以往的犯罪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关注对罪犯的研究,研究犯罪行为产生的各种原因、惩治措施及其预防问题,却忽视了犯罪行为的另一方——受害人。1973年在耶路撒冷召开的“第一届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上,研究了社会对犯罪行为受害人的态度;而“第三届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有专门讨论题:年轻漂亮的受害女性。可见对于被害人尤其是女被害人问题的国际关注。在所有的犯罪形式中...

作者:佟新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中国古代法律所规定的性犯罪,主要是“和奸”与“强奸”。《尚书大传》云:“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古人又云:“以义交,谓依六礼而婚者。”而男女不以义交,“即后世所谓奸也”。和奸,“谓彼此和同者”。“不和谓之强”,强奸即不和之奸。本文描述了强奸和猥亵犯罪刑法规制的发展。

作者:刘白驹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强奸犯罪猖獗,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对女性的性表达、性历史和言行举止存在偏见,倾向于责怪被害人,导致了强奸报案率低和定罪难。在此背景下,美国推动确立了强奸盾牌条款。分析一手的立法史料及犯罪数据有利于研究强奸盾牌条款的法理基础:打击犯罪,鼓励报案,保护被害人,完善陪审团审判制度和革新社会观念。在《联邦证据规则》的框架下分析被害人性历史的可...

作者:吴慧敏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婚内强奸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决定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婚内究竟有无强奸——司法实践裁决不一,立法规定模糊不明,人民认识众说纷纭。其理论主要有婚内强奸“他罪说”、“两罪说”、“肯定说”。尤其是“肯定说”的诞生,体现在社会法治思想的进化过程中,对妇女不可侵犯的性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耦合权利义务说”成为婚内强奸立论的新原点,本文对该理论的基本理念、相关概念进...

作者:冀祥德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1979年《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二款和1997年《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从《刑法》有关规定的表述方式来看,奸淫幼女不是一个独立的罪,而是强奸罪的一个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嫖宿幼女罪”的废除。

作者:刘白驹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虽然我国性暴力的实际状况难以估计,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不报案、不立案、不起诉等途径,逃脱人们视野的性暴力案件数量可观。强奸历来是刑法严厉打击的对象。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罪行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本文希望通过对一个性暴力个案过程的分析,来认识案件进行中双方当事人的策略及其可利用的资本,特别是法律与习俗在其中的作用。本文的访谈资料全部来自于女性受害者,希望从女性受害...

作者:濮亚新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2011~2015年是国家妇女儿童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五年:国家发布了新一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继续将反对针对妇女儿童一切形式的暴力作为发展目标,并在“策略措施”部分对预防和制止强奸、家庭暴力、性侵害、拐卖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国...

作者:张荣丽 李九如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关键词:

大众关切热烈与民意反映集中一直是社会热点事件生成与扩展的内在动因。聚焦社会舆情,分析民生热点案例,越来越成为政府正确把握民情、疏导舆论、防控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亦是引导社会力量针砭时弊、劝善黜恶、助推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2018年河南经济社会涌现出了许多社会热点事件,课题组经过认真梳理,筛选了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城管抽梯”、王凤雅“诈捐”、“城管和公安起冲突...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