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哲学对于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一讲话为当代中国性别哲学本土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性别哲学本土化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男女平等教育。把男女平等教育纳入高校政治理论课既是中国特色性别哲学本土化的实践,也是以独特的文化自信为当代国际性别哲学发展做出贡献。
在结束一项关于转型乡村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的实地调查和初步研究后该项研究经修改后即为拙著《桥村有道》(谭同学,2010)。,笔者发现隐蔽在其后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对农民日常生活而言同样很重要,但立足于田野调查的研究似乎还有所不足。通常,探讨此类问题的主要是哲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毋庸置疑,此类研究路数下的洞见极多。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这类探讨较为抽象,或是从...
云南常被视为需要关注的贫困地区和有待开发的原生态文化宝地,是发展领域中引人注目的地域,妇女问题是发展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话题。本文以云南社会性别与发展(简称GAD)为线索,描述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当中,哪些人及其组织机构在谈论和做GAD,人们从何处入手和以何种方式做GAD;GAD在云南影响到了哪些人和事,并有些什么样的改变,以及最后引发的相关反思。
女性主义经济学将社会性别引入经济理论,探究和推进女性在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对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了女性经济学的兴起和中国的学术实践,并探讨了其本土化发展路径,认为中国女性经济学研究应突破西方既定国情下的理论分析框架,立足尊重和保护女性贡献的立场,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性别文化背景,着重从有酬劳动与无酬照料劳动两个...
自社会学这门学科在中国建立之时,中国社会学者就一直自觉地进行着学科本土化的努力。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土化的进路是明确的,那就是社区研究。社区研究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足以证明这条本土化进路的历史正确性。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社区研究尚未充分展开、社会学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才刚刚起步便被迫中断,遑论建立成熟的中国社会学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妇女研究的兴起,特别是’95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以及各种援助项目对妇女参与和妇女地位改善的强调,妇女/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为了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性别与发展在中国的实践经验,推动妇女/性别与发展的本土化,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在香港乐施会的赞助下,于2000年8月上旬在西安召...
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当代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及两者的结合,是直接影响其发展一个基本问题。对此,首先应反思、批判、变更“宏大叙事”的方式,走出本质主义和非历史主义的局限,并在后殖民批评中清理和抵制欧美中心主义及其权力话语。其次,要对当代资本主义作新的分析和批判,探讨资本全球化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新格局,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国际化和本土化寻求现实依据,也为马克思...
本篇分别介绍了前社会性别阶段、社会性别意识确立阶段,以及社会性别意识深化阶段。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