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性别敏感度     检索到  905  条相关信息

本报告是对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意识的关系的分析。报告首先分析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并指出公共政策决策群中“女性代言人”的缺失,提出公共政策体系层次上的社会性别问题,最后说明促进社会性别意识的决策主流化。

作者:刘莉 李慧英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对于关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研究者和活动家来说,媒体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媒介可以作为挑战性别歧视和偏见、倡导性别平等的有力工具,也可以是制造、维护和强化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性别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媒介开展的促进性别平等的研究和倡导活动,成为中国妇女组织和妇女研究者、活动家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回顾2005~2007年开展的促进性别平等的媒介行动取得的...

作者:蔡一平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本文通过区分企业绩效的正与负、上升与下降,分析了我国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的不对称性和粘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获得正绩效时,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联紧密,企业获得负绩效时,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挂钩程度减弱;绩效提升时,薪酬—绩效灵敏度增强,绩效下降时,薪酬绩效灵敏度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国有控股企业、保护性行业高管薪酬的不对称性和粘性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和竞争性...

作者:李晓创 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生育水平的下降,出生性别比长期、普遍偏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深入、系统地分析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的原因,提出了以社会性别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性别机制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建构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的理论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社会性别机制的作用过程及其互动关系,探讨了...

作者:朱秀杰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本篇首先是对学前性别教育发展历程简述,然后探讨了学前期性别教育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趋势与建议。

作者:丛中笑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本篇主要介绍了1978年以来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1978年以来小学教育性别发展状况,以及1978年以来初中教育性别发展状况。

作者:李慧敏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导致了男性婚姻挤压现象,相关后果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本书基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数理人口学、统计学等方法工具,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出生性别比、失踪女性和婚姻挤压等问题。同时,开发了一系列模型和方法,通过系统深入的定量分析,得到了一些性别失衡和婚姻挤压方面的重要结果和结论。本书为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方...

作者:李树茁 姜全保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本书采用农民工发展调查数据,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系统研究农民工可持续发展问题,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在分析社会性别意识和社会性别行为基础上,从城市交易费用、就业质量、婚姻质量、代际支持、企业组织融合、城市社区融合、政治参与等多个层面剖析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旨在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包容性发展政策建议,包括:公共政策中树立、体现、践...

作者:杜海峰 任义科 杜巍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