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抗争结果     检索到  28454  条相关信息

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在当代的急剧扩张以及原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纷纷走向市场经济,波兰尼称之为“大转变”的时代已然到来。按照波兰尼的说法,整个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自我调节市场”的发育史。“自我调节市场”的扩展,特别是国家在“重商主义”政策引导下开展的有计划的干预,将土地、劳动力和货币等原本不属于商品的范畴一并卷入市场交易的旋涡,把它们变成“虚构的商品”。如...

作者: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关键词:

本文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2009年到2018年的40例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在社会运动理论的基础上,从政治机会、资源动员、框架过程、抗争策略、传播过程五个方面,探索环境群体性事件抗争结果的多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意见领袖、互联网动员是环境群体性事件抗争诉求得到实现的必要条件组合,框架使用作为充分条件发...

作者:方学梅 曹靓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作为一个充满论争的传统领域,“农民抗争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向,这既表现为多元性的研究方法,也表现为多元性的理论框架。基于对当代农村抗争事件、革命或运动研究经典之作或著名学者的述评,本文勾勒了国际社会科学界有关农民抗争政治研究领域的学术传统、核心问题、解释框架和重要论争,展示了其中的范式与逻辑更新。这种进步,既暗合于国际社会科学的发展潮流,...

作者:刘莉 肖唐镖 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通过学者所借鉴的理论来源与分析的经验基础上,可以对既有的农民上访研究的三种分析框架进行检视与反思,并提出可拓展的路径。“权利诉求—抗争政治”与“道义伦理—底层政治”的分析视角及西方社会运动理论与底层政治理论,对研究中国农民上访问题有着开创性意义。但也因理论思维的束缚,虽共享了“抗争”这一基础性假设,却遮蔽了中国农民上访的复杂性。在深度经验探究中,越来越多的学...

作者:陈锋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关键词:农民信访抗争

宜黄事件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它颠覆了当代中国抗争政治的刻板印象,创造了一个新的抗争政治类型。宜黄事件本来是一个普通的钉子户抗争事件,在进入媒体视野之前,它只是底层政治的一部分,当事人采用基本上属于“弱者的武器”的方式,并且是地方的、特殊的和双轨的,显著性和协同性都不高。由于媒介动员将政策的内在张力呈现于公众视野,钉子户利用这一政治机遇,不断创新了抗争表演,从...

作者:吕德文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文章首先介绍了有关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解释框架。其次,文章详细分析研究了上访、宣传、阻收等以法抗争的主要方式、农民以法抗争的基本目标以及农民以法抗争的组织特点。

作者:于建嵘 陆学艺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本文是对整个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支撑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来自笔者在女子监狱收集到的特殊案例,对个案的深挖旨在提炼某种概括性的结论或者发现某类问题,而不是将兴趣仅仅停留在个案本身。笔者通过对个案的概括,总结了个案特征中的共性,即贫困的生活现状、激化的生活矛盾、变动的纠纷格局以及当前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弱化和消退。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比较了男性和女性在纠纷过程中的...

作者:张晓红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在谈“化”色变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公众对化工产业的接受度,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概率,是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化工园区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环境公正视角探究了影响居民环境抗争行为倾向的因素。研究发现,分配公正中的风险暴露和环境风险感知既能够对居民的抗争行为倾向产生直接影响,也能够通过系统信任这一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

作者:方学梅 张璐艺 俞莉莉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