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基本生存保障与收入水平提升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目前收入扶贫服务精细化的基本目标。扶贫需要发挥保障基本生存的作用,这是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是一种兜底性扶贫或者救济性扶贫。精准扶贫中的生存保障意味着基本需要的优先满足,这涉及两个方面的精细化问题,一是人群的精细识别,二是基本需要的界定。
本文首先概述了农村财政与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其次介绍了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再次是农村财政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估算及稳健性检验,最后是村庄收入差距扩大的农村财政原因及机制分析。
本文主要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农户问卷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中国贫困村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不同地区之间贫困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差异、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收入和消费的结构性差别,为贫困村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和今后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1995年以来,中国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差距经历了“快速下降—快速拉大—平稳拉大”的变化。其中,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差距由快速拉大到平稳拉大的转折点是200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来源具有双支柱的显著特征。1993~2007年,在收入来源多样性方面,城乡之间既存在绝对差距,也存在相对差距,总体是农村高、城市低。在省际分布上,城乡差距具有东高中低、西部差异较大的格局...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