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由于基层政权在农村的这种特殊性,本章将以三个部分来说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第一部分主要讲农村政权的历史沿革,时间大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其他两个部分则分别从法规和实际情况的角度介绍农村政权曾经存在过的两种形式,即乡镇人民政府和人民公社。
本文首先介绍了调剂余缺论的成因,然后介绍了调剂余缺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对调剂余缺论的评价。
改革开放前的晋江并不具备起飞的经济基础,体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本章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有关经济改革新的观点和理论研究集中在过渡时期和“大跃进”时期。过渡时期,我国学术界就过渡时期基本经济规律、计划与市场、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大跃进”时期,学者就社会主义再生产、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很高兴能到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来谈“改革开放”。今天我想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选择若干个重大的关头,讲一下中央若干次重大的决策。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高昂的劳动热情和忘我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老工业基地形成发展、改革创新以及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涌现了一大批时代楷模。随着“新纪录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在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与发展时期的劳模呈现立足本职工作、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投身竞赛、努力创新创造、珍惜劳动机会、刻苦学习钻研等特点,起到...
本文详细分析了1978~2006年部分学者在收入不平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以往针对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大多基于各个国家层面可以获得的统计数据和一些全国性普查、调查数据。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断被世界所关注,国外诸多研究者都在试图以自己的研究、测算方法来探究中国的不平等程度。但是,不同的测算方法和主张势必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毋庸置疑,这些差异...
本文对改革前的30年、300年和3000年的中国农业做一个简要的梳理,指出3000年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为种植业以粟黍和水稻为主、养殖业以猪、鸡、水牛为主、农业起源具有多元性;300年的农业,当时农业处于缓慢增长的常态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以农业为主,没有进行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前30年的农业,最大限度集中农业剩余,向农业索取过多是未能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重要原...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