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权利观念     检索到  21781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以鄂西湾村的扶贫工作为个案,在社区-村民的框架下展开分析,通过探究村庄与村民两个层面,试图分析精准识别中基层民主评议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

作者:邢成举 魏程琳 赵晓峰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传统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以伦理为本位,故而无法孕育独立个人与相应权利观念。然而,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权利观念同样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困难重重。考察传统中国文化可以发现,在分配正义问题上传统农耕中国社会存在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实践,巧妙地发挥着现代个人权利观念的同样功能。更重要的是,在规范层面,传统中国文化为反思和重构现代自由主义权利观念提供了概念和规...

作者:陈宏霞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在1990年代的市场经济大潮之下,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观也在发生变化。不同于此前的权利观强调个体自主和法律下的自由,这个时期,权利开始同利益结合起来,利益成为界定权利的唯一尺度。这一以利益为核心的权利观的发展,导致了对权利主体的遗忘,也导致了权利的怀疑论的兴起,造成了1990年代权利理论深刻的内在危机。与此同时,这一权利理论的发展,也引发了权利理论研究者们的反思...

作者:黄涛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法律是残障群体争取权利的根本,立法背后的残障观念选择直接关系到残障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切身利益。残障研究起源于西方残障群体争取权利和认同的残障运动,尽管残障运动的形式与内容在各国有别,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过往将残障归结为个人悲剧的固化观念,转而将身体损伤与社会障碍区分开来,形成了社会模式和权利模式的新型残障观念。这种残障观念得到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文件...

作者:阮晨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对于集体行动的解释,传统理论有奥尔森为代表的个人利益论,以及涂尔干为代表的集体观念论。本文指出,在解释集体行动时,“利益与观念关联”的理论路径更具有解释力,而这一理论路径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以及道德博弈论中都具有相关的理论资源。

作者:陆自荣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6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2.5%;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老年人的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界定了老年人和老年人权利的概念,梳理了我国法律对老年人权利的规定和保护,概括了我国在保障老年人权利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我国老年人权利保...

作者:张晓玲 李英杰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权利和发展本是紧密相连的,早在联合国创立之初就将人权、发展、和平和民主作为其基本宗旨。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人权和发展逐渐分裂开来,主要原因是人们狭隘地将人权理解为政治权利,认为其属于法律工作者和政治家的工作范畴,而发展则是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的领域。不过随着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同时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自此...

作者:徐秀丽 李小云 齐顾波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关键词:发展实践权利

人的权利和尊严是人权的“构成性多元”要素,后者为前者提供道德支撑,是更隐性的价值标准。当前中国民众对人权的认知尚欠缺一种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自我审视和相互理解。大部分民众具有人性尊严的意识,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尊严,但这种认识容易受社会条件的影响而形成一种人格评价。民众更倾向于认同每个人享有尊严意味着获得他应得的那份尊重,但这同时要求人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并不断付出...

作者:周力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