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来料加工     检索到  248  条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描写了来料加工的生产形式如何成为“工业下乡”的结果。发达地区的工业向偏远乡村扩展,由此形成了来料加工这种生产形式,带动了偏远地区乡村的产业发展,它也成为乡村工业的一种特殊形态。本文以浙江省L市的一种特殊的乡村工业形式———来料加工为例,讨论乡村工业的组织过程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本文指出,一方面,来料加工是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一环;另一方面,来料加工的...

作者:付伟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广东“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贸易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对跨国公司的引进,可以弥补广东工业结构的空缺与供应的不足,但换不来中国经济自主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广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民族经济产业链,维系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兴起与成功。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中国经济由增长“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针对当前正在急剧变化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作者:许建康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本书以潮镇的家纺产业为例,分析了潮镇的特殊工业化历程和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实践样态。潮镇的工业化离不开一种源于乡土社会的“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在这个动力的驱使下,我国乡村工业经历了不断的演化,在不同区域都呈现极强的韧性和活力。本书还吸纳了与潮镇形成呼应的三个典型案例——浙江省L市的来料加工、石家庄市域的乡村产业体系以及安徽省金寨县的特色农业。基于对四个地区的...

作者:付伟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时间:1994年8月23日上午

作者: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关键词:

本文指出,潮镇的工业化带有很强的“自下而上”的色彩,这种工业化从乡村社会兴起,经历了复杂演化与适应性发展;当然, 从我国城乡转型的总体历程来看,潮镇工业是我国城乡融合的产业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认为,在我国城乡融合进程中,之所以能够此起彼伏地出现各种城乡融合的、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原因在于我国乡村社会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作者:付伟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扶贫车间实现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对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扶贫车间的相关新闻报道,理论和实证研究严重滞后于脱贫攻坚期间扶贫车间的迅猛发展。本文通过对有关扶贫车间的政策、标准、规范进行梳理以及对扶贫车间进行案例调研,试图弥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缺。

作者:张晓颖 王小林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本文从亚洲三角贸易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贸易增长的来源,揭示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相。在亚洲三角贸易模式下,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作者:文东伟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来源:中国敖汉网来源:组织部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敖汉旗 党员服务中心 服务 党员 就业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