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基于国际《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反歧视标准,检视了日常生活中有关残障的意象,并借助残障人自己的影像故事,批判传统社会中有关残障的狭隘想象。继而通过关于不同残障议题的影像,呈现肢体、听力、视力、精神障碍人士的日常生活,反思如何消除关于残障的过度阐释(或偏见),回到本心常识,尊重其平等权利。最后,讨论了法律人可以通过法学与美学的交叉,体认人的多样性与固有尊严,扩...
本文以《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权利视角为出发点,通过案例梳理与评析,呈现残障者在实现司法正义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指出残障者平等实现司法正义的可能途径和行动策略。
法律是残障群体争取权利的根本,立法背后的残障观念选择直接关系到残障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切身利益。残障研究起源于西方残障群体争取权利和认同的残障运动,尽管残障运动的形式与内容在各国有别,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过往将残障归结为个人悲剧的固化观念,转而将身体损伤与社会障碍区分开来,形成了社会模式和权利模式的新型残障观念。这种残障观念得到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文件...
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框架提出通过国家保护人权的义务、企业尊重人权的责任以及对工商业相关侵权行为的救济措施来解决与商业有关的人权问题。残障者的平等就业权亦可通过此种框架加以保障。国际公约树立了残障者平等就业权的国际标准,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了这些标准,但在对残障的认识上仍与国际实践存在差距。全球契约、SA8000和ISO26000等规定了相关的企业责任,但其...
残障研究在爱尔兰蓬勃发展,为了确保研究的质量以及对研究参与者的保护,爱尔兰国家残障事务署开发此伦理指南,以协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此指南综合了目前国际上的良好实践,在开发过程中也进行了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咨询,特别是向残障者咨询。此指南可用于残障研究的资助、执行和管理,特别是那些有残障者参与的研究。1450197
《中国残障观察报告》从2009年起至今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残疾人之友》播出的一档广播节目,2014和2015年延伸成为一份文字版的、植根于中国残障社群的观察报告。《报告》遵循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精神和理念,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背景,以残障社群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理性研究和感性经验为依据,以务实、平衡、拥抱的心态,以系统、理性、平等的对话,...
本文对机会平等和实质平等的区分进行了讨论。机会平等要求一个人的命运不应由出生时的意外或者其他超出自身控制范围的因素所决定,而这一点也恰恰要求社会对结果进行调整。另外,精英主义机会平等只有在非常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即人们只有在获得成功的机会不被特定的人把持时才被认为有平等的机会。这种平等在充分的民主政治下通过调整市场分配结果也同样能够实现,而后者却被定义为结...
本文希望论证的是残障的人权模式是对社会模式的改进,并且有助于《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实施。本文指出残障的人权模式有如下特点:强调损伤并不阻碍人权的享有和行使,包含了第一代和第二代人权,将损伤看作人类多样性中宝贵的一部分,承认身份认同问题的存在,允许对预防政策进行评价,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1718600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