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19年水滴筹接连引发公众热议,包括吴鹤臣“百万募捐”事件、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个人求助首案以及水滴筹“扫楼”事件。这三个事件也引起了公众对个人求助以及个人求助网络平台性质与法律定位的深刻反思。目前有关个人求助以及个人求助网络平台的法律规范缺失,需要结合《慈善法》和慈善募捐,进行通盘考量,进行法律治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募捐依托于科技、市场和公益三大行业的相互融合,逐渐成为中国公众日常捐赠的重要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虽然规定了互联网募捐的基本法律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原则性强,还远远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因而在市场逻辑和公益目标之间的张力中逐渐出现了互联网募捐的各种乱象。为此,需要反思互联网募捐的法律定位,进一步加强对互联...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慈善事业的法治化、专业化和体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2019年,民间慈善事业被进一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呈现出“治理吸纳慈善”的总体特征,在国家层面、市场层面和社会层面均有表现。慈善开始成为国家整体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并为国家治理战略目标服务。国家与社会正逐步耦合...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功能,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行业是与普惠金融高度相关的,一方面,保险业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保障需求,其本身就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通过降低相关风险,保险还能促进普惠金融(特别是融资)的发展。就我国的实践来看,保险机制在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中发挥着如下作用。第一...
有序推进第三次分配,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追求。第三次分配超越了纯粹经济学的范畴,具备鲜明的社会性、利他性和精神文明性等理论特质。现阶段第三次分配进入政策体系,主要由于初次分配、再分配不足以完全有效调节收入差距,同时超大规模的经济体量与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
20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低收入群体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管慈善工作的政府部门,各级民政部门不断优化慈善发展环境,加大监管力度,引导慈善力量服务国家大局,充分发挥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
2019年12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项目受到公众质疑,因为网友发现其以“资助贫困地区失辍学女童继续学业”为由筹得的善款同时用于资助男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虽然对此相对及时地发布声明以澄清,但引发了又一轮舆论热议。诸多批评和质疑主要围绕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违反捐赠人意愿、擅自变更捐款用途、未尽到告知义务、社会性别意识欠缺、公关危机处...
社会信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商品”,未来,信用社会的构建将不是靠律法强制和人的“道德”“觉悟”提高,而是靠技术来实现。公益公信力不高是社会痛点,如何让公益资金的流向保持自律互律,公开透明,不做假账,在公众监督中一目了然,是区块链应用的最佳场域,也是成本最低的技术开发测试场。理性公益的科技运用和专业化要求,导致公益的专业门槛越来越高,技术手段越来越强,也...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