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是紧紧追随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而行进,这是有目共睹的学术史实。但在东北沦陷区文学史的研究中,这一特征并不明显。在东北沦陷的14年里,文坛虽有《满洲新文学史料》《满洲作家论集》等著作问世(前书中收有山丁的《十年来的小说》、李文湘的《十年来的诗歌》等重要文章;后书收入当时文坛重要的作家作品评论文章),但是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著作在中国现代文...
在东北沦陷初期的文学作品中,萧军与萧红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不但代表了作者早期创作的最高成就,也可以说是极具影响的文学力作。它于1933年10月由作者自费在哈尔滨五画印刷社印刷一千册,尽管发行不久便遭到日伪当局的查封与焚毁,但仍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强烈的反响。金剑啸在《国际协报》上撰文写道:“在那每页上,每字里,我们是可以看到人们‘生的斗争’和‘血...
《新青年》是发行于伪满洲国的一家综合性社会文化类期刊,由于其与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同名,因此,本文在表述中于《新青年》之后缀以“(沈阳)”以示区别。此刊是由满洲国协和会奉天省事务局及奉天青年团掌握的一家刊物,创刊于1935年10月20日,编辑地点设在“奉天市商埠地三经路满洲国协和会奉天省事务局”。发行人申杰,编辑陈健男、苏菲、成雪竹,其中陈健男担纲...
东北现代乡土小说始现于1930年代,疑迟创作的短篇小说《山丁花》被誉为“代表乡土文艺的作品”,而其此前创作的《北荒》,已使人们感觉到作者是“一位勇敢的尝试的乡土文艺家”,“现在满洲文坛的拓荒者”山丁:《乡土文艺与〈山丁花〉》,《明明》第一卷第五期,1937年7月。。但这仅仅于东北区域所论,就现代中国而言,乡土小说始于1920年代,是继“问题小说”之后而勃兴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现代传媒生产与文学艺术生产关系切入,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生长点,且取得了不匪的成果。事实证明,扫描传播学与文学间的互动关联,对于深刻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规律,整体感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谱系特征,具有重要的视阈转换意义与方法论价值。
早期东北现代散文研究,是指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东北现代散文研究。在东北现代文学史中,散文的发展较为特殊。它不像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等文体那样较早地吸纳了现代意识并在形式上由文言向白话过渡;东北现代散文在思想意识与文体观念上长时间恪守旧路,发展步履迟缓,不仅与关内五四时期的散文相差悬殊,而且与东北五四时期的小说、诗歌、戏剧的发展进程相比较,也有明...
20世纪60年代初,金启琮作为内蒙古大学满族调查组的成员之一到黑龙江省三家子村调查满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成果后来在80年代以《满族的历史与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以下称“《金著》”)之名发表。从调查到成果出版,整整相隔了20年。令人遗憾的是,这20年间作者没有再进行追踪调查,以至于该书内容与时间形成一个较大的反差。
《新青年》(沈阳)《新青年》是发行于伪满洲国的一家综合性社会文化类期刊,由伪满洲国协和会奉天省事务局及奉天青年团主办,创刊于1935年10月20日。因其与五四时期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同名,故本文在表述中于《新青年》之后缀以“(沈阳)”以示区别。杂志编辑人申杰在《本刊出版周年谨话》(《新青年》第四卷第一、二期)中直言:该刊的使命是“宣传建国精神,承建国精神理...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