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关于荒漠化土地的调查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进行过7次(其中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比较系统的调查共有5次)。通过这7次调查,逐步摸清了全国土地荒漠化基本情况。下面的分析,主要以2015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五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为基础。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演变历程。首先,文章介绍了从基本小康的指标体系到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的演变。接着,文章分析了从重GDP 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变化。最后,作者总结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变动和重新生成的若干思考。
1961年以来,低温冷害总体呈减少态势,但1981~2010年低温阴雨呈增多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低温阴雨和晚稻寒露风均呈减少态势;低温阴雨呈西部多、东部少的分布格局,寒露风呈西北部多、东南部少的分布格局。华南地区寒露风减少态势明显,呈东西部多、中部少的分布格局;低温阴雨增多态势明显,呈北部多、南部少的分布格局。东北地区水稻冷害减少态势明显,呈中北部多、南...
1961年以来,霜冻害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局部地区有加重趋势。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冬小麦苗期霜冻害,霜冻天数均呈减少态势;黄淮海地区呈西部多、东部少的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地区呈北部多、南部少的分布格局;冬小麦发育提前使得霜冻害并未因霜冻天数的减少而减轻,部分地区甚至有加重趋势。东北地区春玉米乳熟期多发霜冻害,苗期少发霜冻害,但二者均呈减少态势;苗期霜...
本章主要介绍了当前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对未来经济周期波动分析的理论起点,正向技术冲击,经济的增长与波动等内容。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我国农村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生育男孩的意愿强等特点,因而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针对不同时期农村人口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人口生育政策,对农村人口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的规模、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发展态势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也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偏高、人...
本文通过四个指标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广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态势。集中度指数反映了广东省GDP集聚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变异系数反映出广东省整体空间经济差异稳定略微上升的趋势;泰尔指数表明区域内部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发挥主要作用;Moran’s I指数详细分析了区域经济空间的演变过程。
1961年以来,全国农业干旱灾害发展呈面积增大和频率加快趋势,21世纪以来干旱成灾率平均达56%,且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的北方旱灾影响程度与增速均明显大于南方。全国旱灾呈从南向北增加趋势,黄淮海地区旱灾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三大耕作区总受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面积的69%,为旱灾频发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