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灾后救助     检索到  39771  条相关信息

在青海南部藏族牧区,雪灾常常破坏牧民的家庭经济,进而产生其他连带性危害。阻断雪灾与贫困之间的联系,是当地反贫困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多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牧民、政府两个主体在救助救助两个阶段的具体行动,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尽管当地的灾害救助机制不断得到发展,但仍存在缺陷。完善当前雪灾救助机制,必须区分牧业灾害与农业灾害在生产资料损失方...

作者:扎洛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2010年可说是海地“历史上最差的一年”。年初的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惨重经济损失;10月开始的霍乱疫情和11月来袭的飓风“托马斯”使不堪重负的海地雪上加霜。原定2月举行的总统和议会选举被推迟至11月。由于重建进展缓慢,海地社会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不稳定因素增加。海地未来的稳定和重建工作将严重依赖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长期、大力支持。

作者:赵重阳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2013年,辽宁省继续加大农村社会救助的力度,提高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积极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工作,在“8·16抚顺洪灾”中也及时为受灾群体提供救助。但辽宁省在农村社会救助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城乡救助水平差异过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不足等。辽宁省应该继续加大在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救助标准,丰富救助内容...

作者:李哲 王磊 潘敏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来源:皮书数据库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

本文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管理的内容。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其次谈到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情况,最后分析了我国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及暴露出的不足。

作者:来红州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中小学生和教师成为地震灾难中心理受灾最严重的群体。心理援助的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组织和培训,复课的策略缺乏心理学依据等。建议加强面对家长的心理康复,加强教职工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生命教育,提高心理援助的工作水平。

作者:刘正奎 张宏宇 龙迪 祝卓宏 史占彪 王文忠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汶川大地震发生,我国社会工作者队伍在民政、卫生等部门的动员和组织下,奔赴抗震救灾和重建工作第一线,针对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以及安置点社区和学校,开展心理抚慰、社会支持网络重建、资源链接、生计帮扶等服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独特功能,探索了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模式。

作者:鄢勇兵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本文主要针对甘肃静宁县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关于劳动就业,静宁县坚持“先培训,就业”原则,引导拟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逐步促成了“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的格局;但从总体上看,由于人口压力,静宁县劳动就业工作仍面临严峻压力。关于社会保障与救助,静宁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管理体制,同时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作者:魏胜文 穆纪光 安文华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