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具体介绍了柳州市的村庄建设情况,包括农村人口规模及增长情况、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模式等,详细、全面地呈现了柳州市的乡村图景。
改革开放以来,静宁县村庄建设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村庄规划,大致走了一条从规划到实践、从点到面的路。开始于2006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是使农民生活达到新水平,民主政治取得新发展,基层组织具有新活力等。目前在村庄建设方面,已进行了民居统一改建,但以村容整洁为目标的治理进程还存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土地下户时期,双河口村在公益事业方面表现出的基本特征是:公益事业的需求虽然是内生的,但启动的力量却来自村庄外部,来自政府的行政启动和“输血式”推动。双河口村在民政局支持下,通过绿色工程、改造水利、修筑村路、改造村校等方式推动了乡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但在外力退出后出现了机制性脱序的问题,公益事业陷入困境。
随着宏观的中国社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微观的村庄社会结构、社会时空和政治文化形态也开始在现代性、和乡村地方性逻辑的互通互融中去重新构建它在即将揭开的21世纪历程中的形式与内容。这一时期人们更为惯常的财富、权力和知识的三元因素去重续对于村庄层级结构的评价标准,进一步褪去了村庄社会本已淡薄的政治色彩,使村庄政治成为村治精英和个别“大社员”所专有的公共空间...
本文是2015年10月10日在云南丽江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村庄论坛”上笔者的发言。认为西部地区村庄发展,首先要做到“三个认清”,即认清村庄建设面临的形势、认清村庄建设的政策环境、认清各自村庄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村庄建设要向绿色化、人文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着力打造绿色村庄、人文村庄、智慧村庄。
本文从全村的视角看永顺村的脱贫成效。首先是对直接的脱贫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脱贫质量评价,使用了建档立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其次,以2016年底脱贫出列为节点,作为对“脱贫不脱政策”机制的响应,专门论述了2017年以来的后续帮扶开展情况。接下来,站在全村视角,概括了村庄发展的基本情况。最后是回应报告之初提出的分析思路,对永顺村的内生性发展给出中性偏积极的评价。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