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环境机制     检索到  45089  条相关信息

本文通过对两类学校之间差异的描述,来展示流动儿童在城市的就学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对流动儿童的影响。

作者:王毅杰 高燕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是静宁县的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1989~2006年,静宁县刑事案件发案情况总体趋于稳定,民事案件数量上升,人民调解、司法建设和普法工作不断加强。

作者:魏胜文 穆纪光 安文华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互联网环境下公众舆论生发机制初探。首先,介绍了新的阅读群体而非观看群体的产生。其次,介绍了个人化的意见表达而非群体的意见传达。接着,介绍了平等讨论中的权威消解与重新建立。再次,介绍了娱乐话题中的规范寻求。最后,分析了公开化与监控的博弈。

作者:许静 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本文首先概述了环境经济学研究现状,随后介绍了环境经济学相关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研究情况,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作者:许文立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贫困问题和环境问题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存在联系,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即认为减少贫困和保护环境这两个目标是相容的。主要关心环境问题的人和主要关心贫困问题的人,对于贫困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有着一种不得不权衡孰轻孰重的矛盾心理。如果国际社会没法确定出可持续的生活水平的最低线和最高线,那么,在对待贫困与环境二者关系的问题上,人们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选择。

作者:DamianKilleen ShaheenRafiKhan 出版时间:2005年02月

本书主要运用环境史理论与方法,深入解析明代“灾区化”“三荒现象”“灾害型社会”等历史问题,明确提出“灾害型社会”作为小农社会“死去活来”间隙的特殊社会状态,是一种极端的社会自然化现象,借以探究明代灾区社会与明代社会变迁的关系,试图全面、细致地勾勒明代环境、民生与灾区社会三者互动的图景。本书进一步拓宽了明史研究的视野,力求从环境机制的角度构建明代社会变迁新的解...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文章首先对年1996年宏观经济发展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对1997年国民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1997年全国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初步预测与政策建议。

作者:徐宏源 出版时间:1996年11月

作为高消耗经济体,欧盟及其成员国不论在内部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约8.8%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自欧盟,并且欧盟每年制造出大约250亿吨废弃物,其中约有9500万吨是有害废弃物。See Boden,T.A.,Marland,G.,and Andres,R.J.(2015).National2Emissions from Fossil-Fuel...

作者:苏珊·巴克(SusanBaker) 刘怡君 史云桐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