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环境问题。首先,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环境问题。其次,介绍了2004年~2005年度中国环境问题热点。接下来,分析了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成因。最后,介绍了悬而未决的发展前景。
2006年伊始,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把农村的环境问题推向了更重要的历史舞台。农业与农民生活是高度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以来,农村问题与人口问题、贫困问题、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动态系统。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危机之间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愈演愈烈。应该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新农村建设若...
本文回顾伴随日本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手段。战后70余年间,日本的环境问题经历了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四大公害”为代表的产业公害阶段(战后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稳定增长期的城市生活型污染阶段(1973~1992年)、泡沫经济破灭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的阶段(1992年至今)。通过观察分析日本各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与环境治理政策、手...
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形势:进展与问题:主要进展、依然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次介绍了2 0 0 1 年:环境保护肩负的主要任务: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西部为重;农村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等。接着分析了2 0 0 1 年:环境保护形势的利弊条件: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了政策与建议:继续推行总量控制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下降;继续实...
2010年的环境舆情危机事件延续了2009年的一些特点,如事件类型大多为工业污染,当地化工企业违规操作、人为失误和监管缺失等,依然是环境舆情危机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另外,呈现出的新特点有区域化污染事件显著增多,能源行业环境问题凸显;在事件爆发初期,不少当地政府存在瞒报行为,错失危机应对时机;但在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大多反应迅速,积极应对。
本文所讨论的是流动儿童家庭环境是如何影响他们与城市社会融合的。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将首先回顾有关流动儿童家庭的研究。随后结合问卷调查资料,描述南京市流动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接着,对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社会条件、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教育期望、行为与方式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家庭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不利因素。
本文通过对两类学校之间差异的描述,来展示流动儿童在城市的就学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对流动儿童的影响。
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是静宁县的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1989~2006年,静宁县刑事案件发案情况总体趋于稳定,民事案件数量上升,人民调解、司法建设和普法工作不断加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