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甘肃黄河文化     检索到  42675  条相关信息

黄河文化标识是蕴含黄河元素,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丰富文化内涵、彰显时代价值且体现黄河文化根魂特质的文化资源。甘肃黄河文化具有源头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点,构筑甘肃黄河文化标识体系有文化基础、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构筑甘肃黄河文化精神标识体系、文化遗产标识体系和地理标识体系,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地标,是构筑甘肃黄河文化标识体系的主要目标任务。通过提炼甘肃黄河文...

作者:李骅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青海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资源富集、形态多样、内容庞杂,内含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水利文化等,源头性、多元性、互鉴性、生态性特征明显,在黄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报告在梳理青海黄河文化特点、肯定已有成绩的前提下,从构建青海黄河文化标识体系、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强化黄...

作者:毕艳君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甘肃黄河流域东联三秦文化、西通西域文化、北毗草原文化、南接巴蜀文化黄河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近年来甘肃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水平不断提升,但在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文化传承弘扬水平、文化旅游品牌传播和文化旅游消费潜力释放等方面依旧面临挑战。新时期,甘肃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尽快筹建黄河文化研究专门机构,打造黄河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高地,...

作者:侯宗辉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黄河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流域经济带。黄河中上游经济带甘肃段作为全省人口和经济密度较大的区域,流域地形独特,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良好,特色产业突出,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黄河中上游经济带甘肃段形成了以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等主导的特色农业体系,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及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方向的服务业体系,...

作者:邓生菊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黄河全流域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具有极大差异,牵引其全面发展的可选载体只能是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引领带动作 用,让沿黄地区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能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并与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相衔接,推进国家战略的实施,再造黄河旅游,进而再造黄河,重新赋予华夏中心再发展之芯,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集聚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能源、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由于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关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面、系统了解和评估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近十年生态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推动该地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2010~2019年黄河...

作者:林建华 金晔 尹栋琳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历史文化基础深厚、内涵丰富、特征明显,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国家生态文明的屏障带和甘肃文化产业核心区,其有效的开发利用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抓手、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支撑和甘肃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其开发利用思路是,以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为总体目标,以文化产业东承西进为方向,站在国家生态文明屏障带的高度,以保护华夏文化遗产资源为根本,...

作者:金蓉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2013年甘肃文化发展最主要的标志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并开始了实质性的建设;公共文化及文化产业结束了较为零散的发展格局,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提升了发展速度及水平;专家学者参与调查与评估的甘肃文化资源普查正深入进展;地域文化特色化建设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报告提出了2013年发展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

作者:周小华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