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生态保护红线又称生态红线,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和空间过程的复杂性,『资源魔咒』效应对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居民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亟须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重构。本书以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淮河流域和渭干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深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对居民福祉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补偿策略建...
本篇首先介绍了2013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然后分析了评价方法,再是相关的研究与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是将我国各省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作了六个基本类型的划分。文章首先介绍了基本的划分方法,接着将我国各省201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划分为均衡发展型、社会发达型、生态优势型、环境优势型、相对均衡型、低度均衡型等几个类型,最后对4个生态文明建设类型发生变化的省份进行了分析。
从小农经济模式走向城市化,中国受到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问题的冲击。我国农民土地承包和住宅制度,保证了这个特殊转换时期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减少了转换中的痛苦,这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项创举。我们已经在农村建立了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农村低保和救助等)、疾病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正在试点)制度,这个体系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必须认识到,土地和住宅仍...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