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生态红线划分     检索到  25689  条相关信息

生态红线对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5月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为指导,采用现场踏勘、实地调查等方法,并在ArcGIS10.2支持下,对研究区进行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和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确定了3类生态红线区,分别为水源...

作者:何明哲 万鲁河 杨旭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生态保护红线又称生态红线,是我国在生态保护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国家发布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将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定义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重要生...

作者:王晓梅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生态保护红线又称生态红线,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和空间过程的复杂性,『资源魔咒』效应对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居民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亟须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重构。本书以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淮河流域和渭干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深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对居民福祉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补偿策略建...

作者:杨永菊 王晓梅 乔旭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来源:《中国农村观察》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生态保护红线区;相对贫困;生态补偿;共同富裕

生态红线对居民福祉的影响及补偿策略》一书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构建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共存共赢模式,实现生态功能在空间上的协同;第二,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及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结构及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流域居民福祉存在层次性和动态演替性;第四,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间存在复杂的耦合机制;第五,构建流域多元主体生态补偿机制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第五,构建测算...

作者:杨永菊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本章主要从太阳能城市建设理论分析、生物质能城镇建设理论分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弱势城市理论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资源划分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作者:娄伟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本章主要从可再生能源社区建设理论分析、可再生能源城镇建设理论分析、大中城市建设可再生能源城市路径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基于城市规模划分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作者:娄伟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本章主要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建设理论分析、可再生能源交通应用城市建设理论分析和可再生能源工业应用城市建设理论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应用划分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理论分析。

作者:娄伟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