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代的重大主题,也是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David Simon(2003)曾指出:“发展就是个人以及社会在物质和非物质的生活质量方面产生的多样化以及多元的积极的变化。”然而,确切地说,究竟什么是“积极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谁来进行定义?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发展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国际环境治理历程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事件,正是在此次大会上,与会各国认识到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对于应对所有环境与发展挑战的重要意义,会议成果文件《21世纪议程》更直接表明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目前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森林砍伐、水资源短缺、粮食浪费和高碳排放,并导致关键生态系统的退化。如果继续...
本文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的分析研究。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过程;第二部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的标准;第三部分则涉及重点领域转型发展的总体评估;第四部分关注评估具体目标和总体目标所用的标准和问题;第五部分则是部分目标领域的评估。
本篇章记录了我国都市圈各评价指标对目标层的最终影响权重。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目标可以分为首要目标和附属目标。首要目标主要包括充足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和稳健性,附属目标主要是指促进经济发展。本报告根据上述指标分析了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目标。在充足性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逐年下降,目前大约为48%,作为第一支柱,该替代率水平尚可接受,但应该大力建设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在可负担性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
令人关注的是,伴随这些积极趋势的是差距和不平等日益加剧、性别不平等问题持续存在、社会存在不公平、环境日益恶化,而且经常发生经济、金融、能源和粮食危机。必须重新做出承诺将经济、环境和社会这三大支柱的政策结合起来,以人类和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为核心。
本文首先介绍了初步“小康”概念的提出、指标体系的设定和实现程度,接着探讨了我国初步水康水平的国际比较,第三部分研究了全面小康的参照指标,最后分析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难点问题。
基于1993~2013年增长,本报告以扩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和促进城乡、区域共享为目标,检测了2013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总量的应有空间:支柱性产业测算为18634.15亿元,消除负相关测算为20684.86亿元,最佳比值测算为22601.95亿元,最小城乡比测算为28976.20亿元,弥合城乡比测算为32393.07亿元,城乡无差距测算为36782.3...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