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社会性别角色     检索到  58944  条相关信息

本章从个体层面出发,通过比较艾滋病患者患病前后在社会角色认同与社会角色实践上存在的性别差异,深入挖掘差异产生的原因,据此描述性别角色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及艾滋病对性别角色重构的冲击,归纳性别角色与艾滋病的关系。

作者: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关键词:

聂荣县是第一个执行 “禁牧合同” 的牧区, 该地区近80% 的牧民因此定居了下来。 通过对尼玛乡的调查, 本文分析了男女牧民的定居情况, 考察了定居对生产、 社会活动和家务领域的劳动力性别方面的影响。 作者指出, 在研究西藏宗教和文化以更好地理解西藏牧民的同时, 应更多关注西藏社会中的性别问题。因此, 本文侧重于定居后西藏女性牧民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认为这...

作者:次仁央宗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在以上各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对社会性别与艾滋病的关系进行总结,概括了社会性别演变的一般规律,并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反思,提出完善理论的建议;同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艾滋病防治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作者: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关键词: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机制的基本涵义;其次本文介绍了出于研究需要构建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最后经过分析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后果,父母预期男孩能够给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回报要远远多于女孩,因此形成了生育中的男孩偏好,从而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的...

作者:朱秀杰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别机制的作用过程:社会性别机制在宏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为国家法律、政策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性别化影响。中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表现在社区内存在着社区成员认可并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规范,这些非正规安排影响着社会资源在社区成员间的分配和调整;微观层面的作用过程主要从家庭内部获得各种资源的权利和机会以及家庭事务决策权的性别差异角度来分析。

作者:朱秀杰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本文主要从生计资本、城市融合两个方面探讨农民工社会性别意识与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分别从传统夫妻分工、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生育决策四个方面以及从家务分工、家庭资源分配、家庭权力决策方面把农民工社会性别意识和社会性别行为测度指标确定为决策型、决策服务型和服务型三种类型。研究发现,男性农民工更偏重于决策型,女性农民工更偏重于服务型。农民工不同社会性别意识所表现...

作者:任义科 杜海峰 杜巍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本报告是对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意识的关系的分析。报告首先分析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并指出公共政策决策群中“女性代言人”的缺失,提出公共政策体系层次上的社会性别问题,最后说明促进社会性别意识的决策主流化。

作者:刘莉 李慧英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2010年,中国新世纪十年扶贫规划进入最后一年,在新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背景下,在新的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措施中,应重新审视扶贫政策,也应运用更为宽泛的概念去度量贫困现状。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中国十年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和措施,衡量进步、发现挑战并提出建议。

作者:赵群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